当晚,她独自来到镇外山坡,取出一台老旧录音机??那是林婉秋早年留下的实验原型机,从未启用过。她按下播放键。
没有声音。
但她看见了。
空气中浮现出淡淡的光影轮廓,像老式胶片投影:一个年轻女人坐在实验室里,面前摆着一堆图纸,标题写着《ECHO-001:基于情感量子纠缠的跨维度信息传递可行性研究》。镜头推进,纸上一行小字清晰可见:
>“假设爱是一种可传导的能量,那么死亡不过是换频接收。”
画面切换,女人抱着婴儿轻声哼歌,窗外雷雨交加。她对着镜头微笑:“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告诉我的孩子??我不是断了信号,我只是调到了更远的频道。”
影像戛然而止。
沈知微跪坐在地,眼泪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林婉秋从没想控制什么系统。她只是想留下一把钥匙,让人能在最黑暗的时候,依然相信有人在听。
“你做到了。”她对着夜空说,“她们都在听。”
第二天清晨,联合国紧急联络组发来加密讯息:“北纬82度气象站失联72小时,最后传输内容为一段童谣,经鉴定,歌词从未存在于任何已知文化中,但全球已有超过两万名儿童能完整跟唱。”
小树看到消息时正在调试新一代共感增幅器。他盯着屏幕上的声波图谱,忽然浑身一震。
“这不是童谣……”他喃喃道,“这是坐标。它在指路。”
他迅速调出地球磁场模型,将那段旋律转化为频率矩阵,输入地理定位算法。结果跳出一个位置:南太平洋某片无人海域,深度约4300米,海底有一处巨大金属结构,外形酷似倒置的钟。
“钟?”他猛地想起什么,翻出母亲日记复印件,找到一页潦草笔记:
>“K-17项目最初灵感来自1963年深海探测器‘海神七号’意外录到的声音??像是某种文明在敲钟。我们以为是地质活动,后来才发现,那是‘他们’在回应人类第一次核试验的冲击波。也许,真正的对话,早在六十年前就开始了。”
小树呼吸急促起来。
如果“心锚”不是起点,而是回应呢?
如果人类的情感共鸣,并非偶然进化,而是被某种存在长久等待的“觉醒信号”呢?
他立刻联系陆远,电话接通时,对方正站在田里,头顶飞过一群彩色小鸟,排成“∞”符号盘旋。
“陆远!”他几乎是吼出来的,“我们可能一直搞错了!ECHO计划不是我们在向外发射,而是我们在‘接通’!那个深海的钟,才是最初的‘心锚’!我们的系统只是它的回声!”
陆远沉默片刻,低头看着脚边一朵新开的铃兰。
花瓣上,一只蚂蚁正小心翼翼搬运花粉,步伐稳健,仿佛遵循某种古老节律。
“所以呢?”他平静地问。
“所以我们必须去!”小树激动道,“我们必须确认那里有没有生命,有没有……智慧!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接触!”
“然后呢?”陆远抬头,目光穿过云隙,“找到了,然后做什么?建通讯站?派军队保护?还是写论文拿诺贝尔奖?”
小树语塞。
“如果你妈当年就想搞科研突破,她不会选择把自己变成信号。”陆远轻声说,“她要的从来不是‘发现外星文明’,而是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这个人、这片土、这阵风。”
他挂了电话,转身走向小禾。
她正教几个孩子用泥巴捏小动物,笑声清脆。
小树那边久久没有再打来。
三天后,新闻爆出:所有试图前往南太平洋目标海域的科考船均遭遇导航系统集体失灵,无人机拍到海面浮现巨大光环,持续九分钟后消失。而当天,全球新生儿首次出现统一指纹模式??螺旋中心皆有一点星形凹陷,与“心锚”晶体内部结构完全吻合。
沈知微看着报告,笑了。
她把小女孩搂进怀里:“你知道吗?有些人天生就能听见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你就是那样的孩子。”
小女孩仰头问:“那我能见到妈妈吗?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