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如今十月,截止到第一场雪落下时,总计已经有两百万兖州和南部草原的蛮夷,选择了脱离北方的苦寒,接受收编,成为了楚国百姓。
楚国不仅得到了大量人口,还借此获得三个蛮夷先天效忠,顶层高手又多了不少。
不仅是雍州行营取得了成功。
在北路行营那边,带着同样使命北上冀州,奉命收拢赵国遗民和冀州蛮夷的北路行营总管黄林,也在北上冀州两三个月后,得到了大量成果。
北路行营有四十万兵马,包含黄林在内,还有十位先天。
而他们要应对的,则是刚刚消灭了赵国,正在冀州逐步肆虐扩散的蛮夷部落。
这些蛮夷部落,原本有百万兵马,十人出头的先天宗师。
可后来和退缩回了冀州老家的赵国,进行一番争斗,固然消灭了这个冀州霸主,但那些蛮夷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不仅死伤了七八十万兵马,先天宗师也陨落了八人。
赵国和蛮夷,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了。
原本损失如此之大,但只要能取得胜利能独霸冀州,这些蛮夷先天宗师的数量,可能没办法弥补回来。
但兵马数量,休养个十年,吞并了赵国移民之后,还是能够恢复的。
甚至都不仅是恢复,直接膨胀个两倍,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楚国没给他们机会。
冀州蛮夷刚刚惨胜,才打下赵国都城HD,楚军就杀了过来。
那些冀州蛮夷部落,经过一年厮杀,兵力损失的只剩下三五十万人,先天宗师更是只有区区四位。
而且大军久战疲惫,军心士气,物资储备,都降到了极低点。
这点实力,自然不可能是背后有的楚国支撑,养精蓄锐已久的北路行营对手。
因此当黄林带着大军杀过来后,仅仅只是一战,这打破了刚刚攻取了HD,士气膨胀的蛮夷大军。
斩首十余万,俘获数万,还有两位蛮夷先天,当场战死。
初次交锋,楚军就几乎消灭了冀州蛮夷,最后一点元气。
歼灭了对方主力,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黄林先是带兵收复了HD,然后派兵分散各地,收取赵国城池。同时驱逐、镇压,正在冀州肆虐的蛮夷,收拢地方上的赵国百姓。
花了一个月功夫,总算安定了原本的冀州赵国地盘。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赵国灭亡后,冀州并不是全都失去了抵抗之力,在地方上,还有一些赵国残部在抵抗。
这些残部之中,有一股盘踞在蓟州东部的势力,控制了约两个府的地盘,手下还有三万兵马,为首的则是一个赵国先天大将。
这人在看到楚国帮助赵国抵抗蛮夷后,便主动带着地盘兵马来投,加入了楚国之中。
而黄林在有着这些冀州赵国,残余势力的帮助后,也迅速的控制了赵国故土的局面。
算是在这河北冀州之地,有了些许根基。
情况稳定了些后,黄林留下部分兵马,维持冀州地方治安,然后又亲率三十万大军,继续向北,征讨冀州剩下的那些蛮夷部落。
此前一战,冀州蛮夷被楚军打得大败,已经是精锐尽失了。
现在面对楚军主力的征讨,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一个月时间,基本就平定了冀州的蛮夷。
原本逃走的两个蛮夷先天,一个在抵抗中被杀,剩下一个则主动率着部落投降,根本没出什么波澜。
因此,到了九月之时,冀州就被楚国控制。
等掌控了冀州全境后,黄林进行清点。
此战,不仅打下了冀州,还总计收获了三百万赵国遗民,以及四百万左右的部落蛮夷。
整个冀州之地,残余的七百万人口,还有两个先天宗师,全都落入了楚国掌控。
再算上雍州行营那边的收获,楚国北上收拢蛮夷的行动,便获得了九百万人口,和五位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