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 > 第105章(第2页)

第105章(第2页)

相当一段时间内,我视这方小院为可以抚平乡愁的所在。而如今……我大概明白她为什么用中古音和我交谈,而不是用普通话了。

入乡随俗。在罗马当如罗马人。不要做超出这个时代的事。

背后又传来了琵琶声。我已没有心思去听。

汤添勺水煎鱼眼

“云里帝城双凤阙”——在后世的书里、电视上,唐都长安的形象,常常是壮丽高远、不可企及的,是一座梦中才有的宏伟都城。然而,来了若许年之后,现在的我眼中,长安也不过是一个我生活着的地方罢了。侵蚀着我、招抚着我的,是它的灰尘,它的疲倦,它的气味:唐人惯吃羊肉,身上难免有些隐隐的膻味,更别说还有路旁女子的脂粉、拉车的牛马的气味……就如一个到了中年的美丽女子,纵是衣装富丽,妆容明艳,有时也难免露出一种无从掩饰的疲倦。

可唯有这大雁塔,我每次看时,都好像才认识它一样,挪不开目光。在21世纪时,大雁塔、小雁塔这两座砖塔,是这座都城仅有的留在地面上的唐朝遗物。除此之外,这座城市的荣光,在唐之后的千年中,渐渐尽埋于地下。[1]

脑海中关于21世纪的记忆已日渐稀薄。而这矗立千年的古塔,是唯一能够连接我与那个时代的地标了。我……还想回家吗?或者……

这里就是我的家?

耳边传来缥缈的佛号,鼻端嗅到淡淡的香烟。我仰了仰头,踏着地上的点点落花,悠悠穿过几重院落。

唐时的慈恩寺远比后世占地广大,总有几百间僧舍。王维从少年时代起就替慈恩寺画了许多壁画,和两任住持都有些私交,寺里便特地为他留了一间静室,我们常在此地会友、小坐。

而今日约我见面的人是安禄山。

这些年他跟我也算是有些交情了。他说,想在走之前见我一面。

我迈入那间静室所在的院子,见他还未到,便在院中略站了一站。正巧,面前有几片粉白的花瓣从枝头缓缓飘落——慈恩寺里花木丰茂,此时仲春将过,难得还有几树杏花开着。我伸手接住,蓦地想起那年玉真观里灿若云霞的杏花。夜里我在公主的宴会上偷偷离席,却在半天香雪中见到了那个倚树独立的清拔身影。

也只那么一眼。就好像皎月照在巍巍华山顶,轻风吹过终南嫩柳丝。分明只是一瞬间的事,却恒常使人心底泛着温柔和欢喜。

身后响起脚步声。我张口道:“可知阿兄事多——”却在转身的刹那愣住。

来人身着僧袍,脸上焦虑之色昭然,是李林甫那个痴迷写变文的儿子李崜。

——当然,他现在已经出家了。我笑了笑道:“道澄阿师,你……”

他打断我的话:“檀越,方才有人在你们这间静室的茶瓯里投了毒!”

我拧紧眉头,疑惑道:“什么?下毒?谁?”

李崜急道:“是……是崔檀越与她的侍婢。”

我听到“崔”字,隐有所觉:“是常为你们慈恩寺画壁的那一位……十五娘子么?”

李崜连连点头:“正是,正是!你怎地知道?”

我人生中没几个可以称得上仇家的人,既说姓崔,那便只能是她了。可是我跟她也没有深仇大恨到要下毒的程度,又或者她下的是巴豆之类的,想让我出个丑?又听李崜道:“我方才在附近僧院里扫落花,瞧见她的侍婢闪身进了此处。我知道这间静室素日是为王郎预留的,还以为王郎在此会客,就想来问他一句近来安否……”

我忍不住打断他:“你……扫地?”就算李林甫已经倒台,他儿子也不至于被发去扫地啊。

李崜一噎,显然没想到我关注的是这个,呆呆道:“是我瞧杏花落在地上,洁白可怜,想着……不如扫了收起,免得……人们往来践踏。”说着似有几分不好意思,笑道:“我年少时,曾经听闻王十三郎以十九之龄作《桃源行》,惊艳时人,有‘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之句。扫花开路,也可说是十分教人神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