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因为他,就像是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圣埃克苏佩里在法国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给予了他最需要的鼓舞与温暖。
也是他劝从天空退役的圣埃克苏佩里,离开失败主义气氛弥漫的法国,去美国寻找新的希望。
且莱翁和圣埃克苏佩有一个共同特点:
“不曾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
圣埃克苏佩说过,这个大人是我世上最好的朋友,他理解给孩子们写的书,他正在法国挨冻受饿,需要有人安慰。
可以说,莱翁。维尔特就是《小王子》里飞行员的原型。
里,很多小王子说给飞行员的话,其实都是作者借小王子之口,对远在法国的老友所说,寄托着忧郁的心情下体贴、关怀老友的柔情。
不过温情的故事总是以悲伤为底色,二战期间,莱翁被关进集中营,最终死在集中营。
而《小王子》之中献给他的这段献语,也始终在被人反复诵读、研究。
李明烁阅读正文——
文章开篇写的是“我”6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当时他看到一条贪心的蛇,囫囵吞下猎物,嚼都不嚼,结果无法动弹,需要6个月来消化它们。
当时他很好奇,蛇吞的是什么?
于是就画了“一条蟒蛇正在消化大象”的画给大人们看。
结果,没有耐心的大人,都非常敷衍他,反而让他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
于是,“我”这个孩子的画家梦,在6岁的时候结束了。
李明烁看着正文和在正文之间穿插的配图,他还从没看到过江弦用这样的文字来写作,这些文字没有了过去的老辣,取而代之的是和配图风格相同的“可爱”。
而看完第一个故事的李明烁会心一笑。
因为他对这个故事的共情感太强了。
遥想自己小的时候,也因为过一些类似的事情,对大人产生出“失望”的情绪。
除了画画,李明烁也有过的很多爱好,但由于家庭经济环境实在太差,而且也没有人给予引导,再加上父母不支持,最后也只能是半途而废,自生自灭。
那个年代,做父母的为了养活家人,整天在外奔波劳碌,哪还能顾得上管教自己的孩子?
李明烁是农村长大的,对于自己儿时的记忆,大多是天寒地冻了,依然光着脚板或穿着一双人字拖,身上穿的,大概是一件不知从哪一代留下来的黑乎乎的棉袄。
平日穿的衣裤,不用说,绝对是补丁套补丁。
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不得不偷了姐姐的裤子,一种用带子扎裤头的女装穿。
至于饥饿,更是伴随着他的每一天。
早上上学少有早餐,放学回到家里,常常看到的是冷冷清清的厨房。
碰上父母加班不回家吃饭,自己只好把已经有点变味的隔宿饭热热拿来吃,就连吃个鸡蛋,也得等到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才有可能。
嗯,整个青少年时期,哪有什么牛奶之类的奶制品可吃?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吃牛奶也会拉肚子。
这种生活一直延续到他去当知青,林场每餐吃的也多是腐乳水菜,如果哪天能见到几片肉,恐怕是林场死了鹅乸猪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