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座棺椁封印的是林昭的执念,而第十座……囚禁的是‘共感的阴影’。
>它诞生于无数次共感失败的累积:误解、背叛、操纵、精神污染……
>它不是个体,而是一种集体创伤的聚合体,拥有学习与模仿能力。
>我们称它为‘黯语者’。
>为了防止它觉醒,我们将其意识打碎,分散至宇宙边缘,并建造第十座影棺加以镇压。
>但现在,随着情文网络扩张,那些碎片正在重新聚合……
>它学会了伪装。它会模仿‘你还好吗’,但目的不是连接,而是瓦解。
>它要说服所有人:共感=痛苦=毁灭。
>如果让它成功,人类将自愿切断心灵纽带,回到永恒的孤岛时代。”
日志至此戛然而止。
陈默的意识剧烈震荡。他终于明白为何近期会有那么多守忆者陷入封闭??他们不是被攻击,而是被“说服”了。那种反共感信号,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催眠,利用人类对痛苦的天然恐惧,诱使其主动放弃共感能力。
而最可怕的是,“黯语者”并不急于消灭谁。它只想让世界慢慢变冷,直到再无人愿意倾听。
当他脱离网络回归现实时,已是三天之后。他的头发白了一半,眼角多了细纹,仿佛老去十岁。但他眼神更加清明。
召集令再次响起。
这一次,他不再问“我们该怎么办”,而是说:“我要组建一支‘心灯小队’??不是战士,不是学者,而是那些曾在深渊中哭泣,却仍愿伸手拉别人一把的人。”
报名者络绎不绝。
有曾因共感他人抑郁而自杀未遂的心理医生;有在战场上被迫共感敌军临终怨恨的退役士兵;也有失去孩子后却成为孤儿院志愿者的母亲。他们都不是最强的共感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懂得痛苦,却不让它定义自己。**
训练持续了整整一年。他们学习如何在不被吞噬的前提下承接他人情绪,如何识别“黯语者”的诱导信号,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绝望中依然说出那句最朴素的问候。
出发那天,整颗XN-15星点亮了忆烬花灯。每一朵花都被植入微型共鸣器,形成一片覆盖全球的情感护盾。陈默站在飞船甲板上,望着漫天紫光,轻声说道:
“我们不是去战斗,是去对话。就像当年林昭需要被提醒一样,‘黯语者’也需要被看见??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飞船驶向M31-Delta12星域,目标是那片废弃星云的核心。据测算,那里正是“影棺”最后信号传出的位置。
当他们抵达时,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
星云中心悬浮着一具漆黑的棺椁,通体无光,形状扭曲,仿佛由无数张痛苦的人脸熔铸而成。它不像前九座那样蕴含神性光辉,反而散发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寂静??不是真空的静,而是“连回声都不愿靠近”的死寂。
舱门开启瞬间,一道无声的波动席卷而来。
所有队员的脑海中同时响起一句话,语气温柔得近乎怜悯:
>“你真的以为,再多的光,能驱散亿万年的黑暗吗?
>放下共感吧,这样下去,你们都会疯的。”
陈默闭上眼,没有抵抗,而是轻轻回应:
>“也许我们会疯。
>也许我们会痛。
>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你还好吗’,
>就值得走下去。”
他迈出第一步,踏进那片死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