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9章
苏若器身为登州市舶郎中,最关心的就是登州的海贸前景。
可海贸的繁荣,终究离不开足够多的远航海船。
因此,造船业的兴盛,与海贸的兴旺,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事。
“正是。昨日一位从长安来的大木商,还特地拿着燕王府王管事的名帖来拜会我。”
“他打算在登州建一个大型的木材工坊,还一口气向捕鱼队造船作坊订了五艘特制的巨型运输船。”
“据说为了尽快打通木材航线,捕鱼队的船坊都优先为他们赶工。那种专为运木设计的海船,一趟就能运回十几根巨木。”
“一趟十几根?那得是多大的船,才能装下如此多的巨木?”
苏若器满脸皆是惊奇之色。
在他看来,直径超过一米的木材,已然能称得上是巨木。
但他很清楚,淳于风口中的巨木,必然是那种直径两米、甚至三米以上的庞然大物。
如此巨大的木料,分量暂且不论,光是体积就骇人听闻。
要如何运输?
“这个我也不是太清楚,毕竟那种新式海船还在船坞里。但我听闻,那些巨木并非全都装在船上,而是用特殊的方法捆扎成巨大的木筏,由运输船在前方牵引而行。”
捕鱼队的造船作坊,自从以飞剪船闻名天下后,便牢牢占据了大唐第一船坊的宝座。
其下的船坞遍布登州、泉州和广州,匠人与帮工加起来超过万人,已是当之无愧的巨型工坊。
许多新式船只的设计,都是从捕鱼队的作坊里诞生,而后才流传开来。
为了推动整个大唐的造船业,他们只对最核心的技术向皇家专利局申请保护,其余大部分设计都任由同行仿造。
“倘若这些运输船真能解决登州各大船坊的木料之困,那对我们登州而言,无异于天降福音啊。”
“可不是嘛。想当初,登州百姓尚在为温饱发愁,自燕王殿下主政以来,这里便日新月异。如今已是大唐屈指可数的大州,连我这个刺史,脸上也跟着有光啊。”
二人交谈之际,远方的船队已缓缓驶近码头。
上百艘海船列队入港,那桅杆如林的景象,带来了无与倫比的视觉震撼。
霎时间,整个码头都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开始各司其职地忙碌!
。。。。。。
“百年老山参两箱,依例抽一成,实物入库!”
“极品东珠一箱,抽一成市舶税!”
“金锭三百二十斤,课税三百二十枚金币!”
市舶司的官吏与临时抽调来的账房先生们立刻分组行动,开始核对各船所需缴纳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