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我有十万亿舔狗金 > 1705 我说的求月票(第2页)

1705 我说的求月票(第2页)

接下来是他哽咽的自问:“为什么大人总希望我们坚强?为什么他们不能接受,我只是太累了?我不是不想活,我只是……撑不住了。”

这段录音结束后的寂静持续了整整十一分钟,系统记录到大量用户长时间停留。随后,一条匿名留言悄然浮现:

>“我是他高中同学。那天我去过天台,看见他蹲在那里哭。我没敢靠近,也没告诉老师。我以为他会自己下来。

>现在我三十岁了,有了孩子,最近常梦见那个下午。

>如果当时我能走过去,哪怕只说一句‘我陪你坐一会儿’,会不会不一样?”

这条留言被顶到了首页,引发了一场关于“旁观者责任”的全民讨论。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甚至有学校开始试点“沉默识别计划”,培训教师如何发现那些“看起来没事”的学生。

而在偏远山区的一所中学里,一名班主任悄悄下载了整套“回声计划”资料。他在晚自习结束后,关掉教室灯,播放了这段录音。

事后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班上有八个孩子哭了。三个女生跑出教室,但我没拦。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教孩子们如何成功,却从未教过他们如何失败。今晚,他们终于学会了哭泣。”

江辰读到这份报告时,正坐在飞往日内瓦的航班上。窗外是厚厚的云层,阳光穿透其上,洒下金色的光晕。空姐递来耳机,问他是否要听今天的机舱广播。

他摇头,掏出自己的降噪耳机,点开一段私人收藏的音频??那是苏婷生前最后一次团队会议录音。她笑着说:“我觉得我们做的不是科技,是给孤独修一条通往别人的路。”

抵达峰会现场时,迎接他的是一片复杂的目光。各国代表中有支持者,也有敌视者。主办方安排的第一个议题便是:“真实性与疗愈性的边界”。

一位德国学者率先发言:“你们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情感资本主义??把痛苦商品化,用创伤换取点击量。这不是治愈,是剥削!”

江辰没有立即反驳。他等到所有人讲完,才走上台,打开投影。

屏幕上出现一行字:【请戴上耳机,先听一段录音】。

全场安静下来。三百多名与会者陆续戴上分发的无线耳机,耳边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平淡得近乎机械:

>“我丈夫死了三年。其实我很高兴。他酗酒、打我、让我流产三次。葬礼上所有人都说我悲痛欲绝,因为我没哭。可我真的松了一口气。

>后来邻居说我冷血,女儿问我是不是不爱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直到我在‘幻光庭’听到一个男人说:‘我妈死后,我才敢睡整夜觉。’

>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怪物,我只是终于说实话了。”

录音结束,会场一片死寂。

江辰开口:“诸位刚才听到的,是一位真实用户的授权分享。她在提交录音时附加了一句请求:‘请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女人知道,她们的感受是正常的。’”

他环视四周:“我们常说要鼓励受害者发声,可当她们真的说出‘我不悲伤’‘我感到解脱’时,社会反而指责她们无情。于是她们再次闭嘴,继续假装痛苦。”

“我们的系统不做道德裁判。它只是提供一个容器,让人能把那些‘不该有的情绪’安全地倒出来。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让一个人,在面对镜子时,不必再对自己撒谎。”

台下有人举手提问:“但如果有人利用这个平台美化犯罪呢?比如恐怖分子发表遗言,宣称自己是殉道者?”

“那就让他讲。”江辰答得干脆,“然后紧接着播放他炸毁的学校里,一个小女孩临死前录下的求救语音。让世界同时听见施害者的信仰,和受害者的尖叫。

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听到了什么,而是只听了一面之词。”

掌声零星响起,随即汇聚成潮。

当天晚上,峰会临时增开闭门圆桌会议。七个国家的心理健康部门负责人联合提议:以“幻光庭”为基础,建立“全球创伤共鸣网络”(GlobalEchoNetwork),旨在连接战乱地区、灾难现场、司法边缘群体的心声档案。

唯一附加条件是:必须由中国主导技术架构设计,确保去中心化与抗审查能力。

回国后第三天,江辰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ID为【ST-007】,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把我埋的种子,种成了森林。”

他盯着那串字符看了很久,手指悬在回复键上方,最终只回了一个字:好。

与此同时,“回声计划”进入第67天。一段编号#114的录音意外引发连锁反应。

讲述者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边境冲突中亲手击毙三名敌方士兵。战后他患上严重PTSD,常常梦见那些人脸。“其中一个还是少年,手里拿的枪比他身子还长。”他说,“我杀了他们,可我不恨他们。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我们互相残杀?”

这段录音被一名阵亡士兵的母亲无意间听到。她本是为了寻找儿子生前可能留下的痕迹才注册账号,没想到却听见了凶手的声音。

她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崩溃、想要举报删除。但她听完了全程。第二天,她上传了自己的回应录音:

>“我不知道该不该原谅你。我的心很痛,真的非常痛。但我也听见了你的痛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