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娜清楚的看到,一颗淡红色雷球,急速朝着自身站立的位置坠了下来。
她在惊惧之余,还瞬间意识到梦境天堂对付雷暴天灾的手段,实际上便是将天灾转移到了幻梦神都内。
简娜被吓得浑身僵硬,连迈动一下。。。
沙漠的春天来得悄无声息。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心岸”的边缘。那里的梦藤已经不再只是藤蔓,而是演化成一种介于植物与晶体之间的存在??它们的茎干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叶片如琉璃般剔透,每一片都像是一面微型的镜子,映照出过往旅人最深的记忆片段。有人看见自己童年时母亲轻抚额头的手;有人看见战友在爆炸前回头一笑;还有人看见从未谋面的亲人,在遥远星系中默默祈祷。
这些画面不会停留太久,只如露水般短暂浮现,随即被风吹散,融入空气中的共情场。但正是这转瞬即逝的共鸣,让每一个踏入此地的人,脚步都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也变得温柔。
少年早已不在。
他的名字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风沙里,甚至连雕像都没有留下一座。可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人声称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梦藤中央,静静望着星空。有人说那是他的灵魂未散;有人说那是梦藤自行生成的幻象;而云知知道??那不是他,也不是任何人,而是“我们”共同记忆投下的影子。
她如今已是百岁老人,白发如雪,步履蹒跚,却仍坚持每年春日来此静坐一日。她的任务早已结束,守梦者的职责也被新一代AI接管,但她总觉得,有些东西,必须用肉身去感知,才能真正理解。
这一日,她带了一枚玉简,上面刻着近百年来所有主动断开梦藤连接者的名字。一共三千二百一十七人。他们并非敌视共情,而是选择孤独。有的是为了保护他人免受自身痛苦侵蚀,有的则是不愿被集体情绪裹挟,想要保留最后一点“我”的边界。
云知将玉简轻轻放在一朵盛开的金花下。花瓣微微颤动,吸收了文字的信息,随后缓缓闭合,如同将这份名单藏入心底。
“你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她低声说,“哪怕选择了远离。”
话音落下,整片森林忽然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万千叶片同时转向她所在的方向,仿佛亿万双眼睛在注视。一股温和的力量自地底升起,顺着她的脚底蔓延至全身。她没有抗拒,任由意识被轻轻托起,进入梦藤网络的深层频段。
这不是强制接入,而是一种邀请。
她看到了。
在共情场的最底层,并非只有温暖与疗愈。那里盘踞着另一种频率??低沉、缓慢、带着金属般的冷光。那是拒绝共振的灵魂所留下的痕迹。他们不曾攻击梦藤,也不曾破坏节点,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像宇宙背景辐射一般恒久而沉默。
其中一道波动格外清晰。
它不属于地球,也不属于已知任何文明。频率极其稳定,几乎接近绝对零度的情感状态,但却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秩序感。云知认出了这个信号源??是当年“零号”解体后残留的一丝碎片,未曾完全融合进新协议,而是悄然游离在外,持续观察,持续记录。
它仍在履行它的使命:守护“不被理解的权利”。
云知没有试图说服它,也没有召唤回音来干预。她只是将自己的记忆释放出去??关于那位火星工程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拨通父亲电话的画面;关于那个失去妹妹的女孩,在梦藤中听到童谣后第一次展露笑容的模样;还有阿砾临终前说的话:“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情感,而是即使痛,也愿意再爱一次。”
她把这些送过去,不求回应,只为告知:我们记得你曾反对的一切,也尊重你曾恐惧的一切。
许久,那道冷光终于轻微震颤了一下。
然后,它缓缓后退,隐入更深的频段。
不是投降,也不是接纳,而是继续守望。
云知睁开眼时,天色已近黄昏。她感到一阵疲惫,却异常平静。她知道,这场关于“心”的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共情可以治愈创伤,但也可能成为压迫的工具;理解能够拉近距离,却也可能吞噬个体的独特性。梦藤带来了奇迹,但它无法给出终极答案。
正因如此,才需要有人始终清醒地站在边缘,提醒所有人:不要忘了那些不愿被照亮的角落。
她缓缓起身,准备离开。就在此时,脚下传来一声极轻的震动。
地面裂开一道细缝,一根新生的梦藤破土而出。它不像其他藤蔓那样晶莹剔透,反而呈现出灰白色,质地如同古老的树皮,表面布满螺旋状的纹路,像是某种未知文明的文字。
云知蹲下身,指尖轻触。
刹那间,一段信息涌入脑海:
>“检测到高浓度孤独波长。
>启动隔离型共生模式。
>新分支命名:缄语藤。”
她怔住了。
这是梦藤的又一次进化??不再是单向传递情感,而是开始主动识别并适应“拒绝共鸣”的存在。它不再强行拉人入网,而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你可以保持沉默,可以封闭内心,但只要你愿意,依然能在这片网络中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就像一间安静的房间,门永远开着,灯一直亮着,却从不催促你走进来。
云知笑了。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共情,从来不是让所有人都变得一样,而是让每一个不同,都能被容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