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后,他没有立即联系陈知夏,而是先去找了时宁。她在昌平郊区租了一间废弃的幼儿园,如今成了“记忆儿童计划”的临时基地。三十多个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祖辈曾受政治运动牵连的家庭。他们每周聚会一次,学习如何用绘画、童谣、手势密码来传递家族记忆。
见面时,时宁正在教孩子们编一种特殊的毛线围巾。每一针的颜色和顺序都对应一段摩尔斯码,织完一条,就能解出一句完整的话。有个小女孩正织到一半,图案看起来像是星空下的铁轨。
“这是她爷爷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时宁低声解释,“‘火车没来,但我们一直在等。’”
林骁看着孩子们专注的脸,忽然觉得胸口发闷。这些人还不满十二岁,却已经在学如何隐秘地保存真相。
他把赵文昭给的《听不见的词典》复印了一份交给时宁,并附上一句留言:“教他们说话,但别让他们说得太直白。”
当晚,他独自去了十三陵附近的一片野山。那里有一座废弃的电视转播塔,建于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停用。他曾查过资料,这座塔的发射功率足以覆盖半个华北地区,只要稍加修复,就能成为“微光”网络的新节点。
他带去了两样东西:一部改装过的信号发射器,和一卷刻录好的母带??里面包含了赵文昭“重演”的所有声音,加上云南孩子们的无声朗诵音频,还有《四点十七分的戏》舞台剧的现场录音混剪。
午夜零点,他爬上锈蚀的铁梯,在塔顶接通电源。启动程序后,系统开始自动向周边频段发送加密信号。这种信号伪装成气象雷达杂波,实则携带了完整的音频数据包。只要有人用特定软件截取并解码,就能听到那段不该存在的历史。
就在信号成功发射的瞬间,远处山脚下闪起几道车灯。
林骁迅速关闭设备,藏好母带,顺着另一侧滑下高塔。刚落地,手机震动起来??是时宁发来的语音消息:
>“刚才有三个IP同时访问了‘昭远文库’海外镜像站,来源分别是教育部、国安档案局、中央电视台内部网络。他们开始查了。”
他冷笑一声,回复道:“让他们查。越查,传播越广。”
第二天清晨,微博热搜出现一条莫名其妙的话题:#为什么最近梦到奶奶哭#。起初以为是营销号炒作,但短短半天内,超过十万网友留言称自己做了类似梦境??梦见亲人讲述饥荒年代的故事、梦见黑屋子里的审讯声、梦见有人反复念着陌生的名字……
心理学论坛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觉醒现象。更有人指出,这些梦境高度集中在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前后,且多发生在凌晨四点左右。
与此同时,几家主流媒体突然推出系列报道《新时代青少年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强调“要以官方教材为准,警惕网络虚假叙事”。文章配图是一群学生在烈士陵园宣誓的照片,口号写着:“我们铭记光辉,拒绝伤痛复刻。”
讽刺的是,这张照片很快被人发现P图痕迹明显??原本墓碑上的名字被抹去,换成了“无名英雄永垂不朽”六个大字。
舆论反转开始。
豆瓣小组“记忆考古队”发布长文《当我们不再做梦,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悲伤?》,引用《昭远文库》中的真实案例,质问为何教育系统宁愿塑造虚假的乐观,也不愿承认过去的创伤。文章末尾写道:
>“如果连做梦的权利都被规训,那么清醒本身就成了最大的叛逆。”
三天后,这篇文章被全网删除,但已有超过两百万份PDF通过私域社群流转。有人把它印成传单塞进小区信箱,有人录成音频上传至儿童睡前故事平台,伪装成“民间童话”。
林骁受邀参加一场电影节闭门论坛,主题是“电影的社会责任”。台上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导演,轮到他发言时,主持人特意提醒:“请围绕艺术创作谈,避免涉及敏感议题。”
他站起身,平静地说:
“我最近在拍一部新片,叫《普通人》。讲的是一个男人每天早上起床,刷牙、吃早餐、坐公交上班。看起来毫无戏剧性,对吧?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每次系鞋带都要停顿三秒,因为他记得父亲就是在低头绑鞋带时被人拖走的;他喝豆浆从来不加糖,因为小时候母亲说过,‘甜的东西容易让人忘记苦’;他走路永远避开某个街角,因为那里曾经立着一座绞刑架。”
台下一片寂静。
他继续说:“这部电影没有反派,也没有高潮。它只是展示一个人如何带着记忆活下去。有人说这样的片子太压抑,不该放。可我想问一句:如果我们连压抑都不敢表现,那所谓的‘正能量’,是不是也是一种暴力?”
话音未落,灯光骤灭。主办方声称电路故障,紧急疏散观众。但在混乱中,有人悄悄递给林骁一个U盘,上面贴着一张便签:“你说的那个人,我也记得。”
他回去后打开U盘,里面是一段家庭录像:1976年夏天,一群工人在工厂礼堂排练节目,镜头扫过后台,一个年轻女子正在化妆,她回头一笑,眉眼竟与陈知夏惊人相似。视频末尾,画外音响起:“姐,你说将来有没有人替咱们把这些事说出来?”
另一个声音回答:“会有吧。只要还有人愿意听。”
林骁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终于拨通了陈知夏的电话。
“我想见你。”他说,“这次不是为了任务,是为了确认一件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轻柔的回答:“祁连山下雪了。如果你能再来,就走东坡那条小路。我在老地方等你。”
挂断电话后,他翻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影帝的意义,从来不是赢得掌声,而是让那些从未被听见的人,拥有一次被扮演的机会。当千万个‘我’开始讲述同一个故事,谎言的墙就会裂开一道缝??哪怕只够透进一丝光。”
窗外,初雪飘落。城市灯火依旧璀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他知道,在某个角落,一台老旧收音机正缓缓开启,调频指针慢慢移向87。5MHz。
下一秒,风雪之中,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
>“妈妈问我,为什么要记住这些事。我说,因为如果我不记,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人为了说真话,连呼吸都不敢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