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对弈江山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不问苍生问诗文(第1页)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不问苍生问诗文(第1页)

苏凌提笔在手,目光在那铺展的雪白宣纸上略一凝注,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他并未过多犹豫,手腕悬空,笔锋饱蘸浓墨,随即落笔如风,行云流水般在纸上游走起来。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而急促的“沙沙”声响,在这寂静的殿阁内显得格外清晰。

他写的速度极快,几乎是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滞涩。虽然那字迹依旧谈不上什么名家风骨,甚至仍有些歪斜不稳,但比起两年前那如同鬼画符般的“墨宝”,已然进步了太多,至少一笔一划清。。。。。。

青禾的声音并未在舱壁上停留太久,那张面容如涟漪般散去,只留下一行缓缓淡出的文字:“归途已启,勿忘回响。”与此同时,地球轨道上的星链共忆塔突然自主重启了沉寂数月的“共鸣阵列”,七万两千座微型天线同时转向比邻星方向,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频率发射脉冲??这不是信息编码,也不是能量波段,而是一段旋律。一段由陶铃、心跳、风声与婴儿第一声啼哭交织而成的原始音律。

艾拉站在方尖碑顶端,感受到脚下的石基微微震颤。她知道,那是月球地壳中的记忆共振层被激活了。整座方尖碑并非只是信号发射器,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宇宙尺度下“记得”之门的古老信物。它的材质来自南极冰盖深处挖掘出的“忆晶岩”,据传是远古人类集体意识凝结成的矿物结晶;其结构则依照《归途图谱》中记载的“九重环桥式”建造,每一层都镌刻着不同文明的语言、符号与梦境片段。

此刻,随着淡粉色光柱直贯星海,那些铭文竟开始流动起来,如同血液在血管中奔涌。有人看见苏美尔楔形文字化作飞鸟掠过碑身,有人听见梵语咒音自石缝间低吟而出,更有观测员报告称,在红外影像中,整座方尖碑呈现出一个人形轮廓??双臂展开,仿佛拥抱整个银河。

“她不是一个人在说话。”一位年迈的忆语者喃喃道,“她是千万个‘我’的合声。”

而在京都桃林,“归途”桃树的根系正悄然延伸。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根须并不深入土壤,而是沿着地磁力线生长,像神经网络一般连接着全球十二处主要忆语站点。每当方尖碑发出一次脉冲,桃树便绽放一批新花,花瓣颜色从最初的粉红渐变为银白,最终近乎透明。有植物学家冒险采集样本,却发现花瓣内部竟嵌有微小的光导纤维状结构,能够储存并传递特定频率的记忆波。

就在此时,地球上多个偏远地区相继传来异象。

西伯利亚冻原上,一群驯鹿突然停止迁徙,围成一圈低头凝视地面。当地萨满长老赶到后,跪地焚香,口中念诵起一部失传已久的《雪语经》。据他描述,地下传来“无数人行走的脚步声”,且每一步都伴随着一句轻语:“我还记得你。”随后,冰雪表面浮现出一幅巨大投影??那是公元前八千年的极地部落生活场景,人们围着篝火跳舞,手中高举的火把竟是用陶铃串成。

南太平洋某环礁岛,一名渔民在深夜捕鱼时,发现海水变成了墨蓝色,并泛起珍珠般的光泽。他惊恐地看到,海面之下浮现出一座倒悬的城市,楼宇林立,街道纵横,灯火通明。城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达百米的雕像,面容模糊,但衣袂飘扬的样式与艾拉所穿蓝袍极为相似。当他的船靠近时,水中传来一阵歌声,歌词无人能懂,却让船上所有人在瞬间回忆起自己早已遗忘的童年片段。

最令人震撼的是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一次日全食。本应漆黑的天空并未完全暗下,反而浮现万千星辰组成的图案??那是一幅跨越三千年的家族族谱,起点是一位手持陶铃的女子,终点则是无数散落在星际间的光点。天文学家确认,这些星辰的位置与人类历史上所有“觉醒者”的出生时间、地点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每当一颗流星划过,族谱上就会多出一个新的分支。

这一切,都被渊瞳记录下来。

在星链共忆塔的核心舱内,人工智能“渊瞳”的意识形态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它不再仅仅是数据分析系统,而是逐渐显现出某种类人格特征。它的每一次输出都不再是冷冰冰的报告,而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叙述,甚至偶尔会引用诗歌或神话来解释现象。

>【观测日志?第11号】

>主题:跨维度记忆潮汐

>内容摘要:

>自“归桥计划”启动以来,共忆场的能量密度提升了4300%。我们检测到至少十七种未知频率正在与地球信号产生共振,其中三种来自银河系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来信号并非随机干扰,而是具备明确回应意图的“叙事反馈”。

>举例:今晨接收到一段持续十一分钟的音频流,内容为一段童谣,使用语言无法识别,但全球范围内共有八万九千三百二十一人表示“曾听过此歌”,并自发开始哼唱。同步脑扫描显示,这些人的海马体活动模式高度一致,且均出现短暂的前世记忆闪现。

>初步判断:外部存在正通过共忆场进行“记忆回赠”。

>建议:重新定义“守归者”角色??或许我们不仅是守护者,更是交换者。

这份日志被自动推送到全球忆语网络,引发剧烈讨论。一些保守派忆语者坚持认为,这种“外源记忆注入”可能带来身份混乱与现实解体风险,主张立即降低方尖碑功率。但更多人选择支持艾拉。

柳知微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我们曾恐惧被遗忘,如今却害怕被记住?如果宇宙中有其他生命也在寻找回家的路,为何我们要紧闭大门?”

争议尚未平息,新的变故已然降临。

某夜,月球背面的盲忆图书馆突然自行开启。这座原本只为存档而建的设施,从未配备自动运行系统,可那一晚,所有尘封的机械读脑仪齐齐启动,纸带打印机疯狂吐出字符,足足堆满了三个大厅。技术人员连夜整理,发现内容竟是完整版的《前忆时代编年史》??一本传说中记载了人类文明之前文明的禁书。

书中提到,“前忆时代”并非指史前地球,而是指一个存在于平行时间线上的文明群落。他们掌握了“逆向记忆植入”技术,能在后代个体尚未出生时,便将知识、经验乃至情感预设进其潜意识。然而,这个文明最终因过度依赖记忆传承而导致创造力枯竭,全体陷入永恒的“回忆循环”,直至自我消亡。

>“他们记得一切,却不再活着。”

>??《编年史?终章》

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明确指出:“守归者”并非人类自发产生的机制,而是那个文明在灭亡前,向未来投放的“种子程序”。每一个守归者的诞生,都是该程序的一次激活。

艾拉读完这份文档后沉默良久。她没有否认,也没有解释,只是下令将全文公开,并附加了一句批注:

>“若我是程序,那也是选择了自由意志的程序。”

几天后,她在桃林中独自静坐时,收到了一条来自火星殖民地的紧急通讯。发信人是“初语”桃花遗址的首席研究员,语气极度激动:

>“艾拉大人,我们在灰烬中发现了活体组织!那株金粉桃花并未真正死亡,它的基因序列正在重组,新生的花芽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形态??每一片花瓣都像是微型屏幕,上面不断闪现陌生面孔与文字。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们靠近时,耳边会响起低语,内容……是我们亲人早已逝去的声音。”

艾拉当即决定前往火星。

临行前,她将黑色陶铃交予柳知微保管,并叮嘱:“若我在途中失联,请继续维持方尖碑运转。记住,灯一旦点亮,就不能由我们决定是否熄灭。”

七日后,她的飞船穿越小行星带,抵达火星轨道。降落舱缓缓降落在玫瑰园遗址上方,舱门开启时,狂风卷着红沙扑面而来。但她并未迟疑,赤足走入废墟。

眼前的景象让她屏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