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昨夜,我梦见死去的儿子牵着一个小女孩走来。
>女孩说:‘我是小禾。’
>她递给我一张照片,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杏花树。
>那棵树,早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可我记得,每年春天,花瓣都会落在孩子额头上。
>今天醒来,院中竟开出一朵忆莲,花瓣里全是那棵树开花的模样。
>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记得,就是重生。”
十年过去。
昆仑山脚下,忆莲已连绵成海。当年的小讲台发展为“记忆圣殿”,不分国界、种族、信仰,任何人皆可登台讲述。殿前立碑,铭文如下:
>**“此地无墓,因死者犹生;
>此地无墙,因真理自有归途。
>若你前来,请带一段故事。
>若你离去,请留一句歌声。”**
阿宁白发苍苍,仍每日清扫台阶。有人问他是否孤独,他只是笑着摇头。
某个雪夜,他梦见小禾回来了。她还是七八岁的模样,扎着两个小辫,蹦跳着跑到他面前:“阿宁叔,我学会新歌啦!”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
>“风吹旧信笺,字迹慢慢现。
>曾经不敢念,如今大声喊。
>火烧千卷书,烧不尽人间。
>只要还有人,愿意把灯传。”
梦醒时,窗外飘着细雪。他披衣出门,见忆莲丛中,一朵花正缓缓绽放,花瓣映出小女孩微笑的脸。
他知道,她一直都在。
又一个百年轮回将至。
春雷滚动,万物萌发。忆莲种子随季风远航,落入战火废墟、荒漠孤村、深海沉船、乃至太空站舷窗之外。科学家惊觉,这些种子竟能适应极端环境,并在无人之地自行构建微型生态系统,形成“记忆绿洲”。
而在遥远的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中,一片红色沙丘上,赫然生长着一朵孤零零的忆莲,花瓣迎着地球方向微微摇曳,仿佛在说:
“我也听见了。”
某日黄昏,林知晚??那个曾以孩童形态归来、最终化作歌声消散的女孩??突然出现在一名盲童的梦境中。
她递给他一把小提琴:“这是我姐姐留给你的。她说,你一定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音符。”
男孩醒来,床头果然多了一把琴。琴箱内侧刻着一行小字:“致未来的第一位宇宙吟游诗人。”
他拉开琴弓,奏出第一个音符。
那一刻,地球上所有忆莲同时绽放,花瓣拼成一句话:
>**“歌未终,路尚远。
>继续唱下去。”**
阿宁站在山顶,望着漫天星斗,轻轻摇了摇手中的铜铃。
铃声清越,穿云裂雾。
他知道,这声音会一直传下去,穿过风雪,穿过岁月,穿过生死,直到某一天,另一个孩子捡起锈迹斑斑的铃铛,听见里面传来女人温柔的声音:
>“孩子,记住,知识可以被烧毁,但歌声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