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会痛,那一定是因为太久没人看见它。”
泪水无声滑落。
三天后,哈萨克斯坦边境传来捷报:一座伪装成气象站的敌方干扰基地突发大火,所有设备熔毁,现场残留代码显示其控制系统曾接收到一段伪装成“技术馈赠”的恶意数据包。
“他们吃了诱饵。”苏婉儿松了口气。
林小铁却摇头:“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争,永远不在战场上,而在人心之间。”
入秋后,南京迎来罕见高温。城市电网负荷逼近极限,多区出现短暂限电。有谣言四起,称“格致院技术失控”,甚至有人煽动冲击科研基地。
关键时刻,胡澄下令开启“全民透明模式”:格致院直播所有核心实验室运行状态,公开每一项决策依据。林小铁更是走上街头,在广场大屏前为市民讲解电网原理,用纸风车演示风力发电过程。
一个小男孩问他:“叔叔,电是不是很怕黑?”
他蹲下来,认真回答:“不怕。但如果没有我们守护它,它也会迷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它的路灯。”
人群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掌声。
那一夜,全城万家灯火通明,无人关灯。
年底,联合国科技共荣委员会授予林小铁“普罗米修斯勋章”。颁奖词写道:“他不曾盗火,却教会人类如何持灯前行。”
领奖台上,他只说了一句:“请把这份荣誉,寄给每一个在停电夜里仍坚持写作业的孩子。”
归来途中,飞机穿越云层,舷窗外星光如织。他梦见赵志远站在一片麦田里,手里举着那只纸风车,笑着对他说:“你看,风吹起来了。”
醒来时,天已微亮。
次日清晨,他出现在金陵技校的课堂上。讲台上摆着一台拆解的微型发电机,旁边放着那只陪伴他十年的旧风车。
“同学们,今天我不讲公式,也不讲代码。”他环视教室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只想告诉你们,技术从来不是冷冰冰的铁块。它是母亲夜读时的灯光,是牧民帐篷里的收音机,是灾区废墟中响起的第一声通讯信号。它是我们对抗无知与恐惧的武器,也是我们留给未来的诺言。”
他拿起风车,迎着晨风轻轻一吹。
叶片缓缓转动,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像是岁月的回响,又像是新生的啼鸣。
“记住,”他微笑道,“哪怕全世界都断了电,只要你还愿意折一只风车,光明就不会消失。”
下课铃响,学生们久久不愿离去。有人悄悄在讲台留下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盏灯,灯下写着:“我也想做个修灯的人。”
林小铁将纸条收进衣兜,步出校门。阳光洒在肩头,温暖而坚定。
街角便利店的电视正播放新闻:“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枢-II’量子通信卫星今日成功入轨,标志着全球首条跨洲际抗干扰信息走廊正式启用。”
他驻足片刻,忽觉手机震动。
是一条新消息,来自未知号码:
>“林工,我是赵志远的女儿。父亲去世那年我才三岁,母亲从未告诉我他的事。直到昨天整理遗物,才发现他日记里反复提到你和‘风动一号’。我想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小铁站在街头,久久未动。
雨又开始下了。
他撑开伞,慢慢走到公园长椅坐下,一字一句回复:
>“你父亲是个相信光的人。他一生没说过豪言壮语,也没立过丰功伟绩。他只是坚持在一个个黑夜里,为陌生人修好一盏灯。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去看看那些仍在转动的风车吧??风吹到哪里,他就活在哪里。”
发送完毕,他抬头望向天空。
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亮整座城市。
远处,一座新建的光伏电站正静静吸收着光芒,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睛。
他知道,赵志远没有死。
他知道,林昭没有死。
他知道,所有在沉默中坚守的人,都不会真正死去。
因为他们早已化作风,化作光,化作一代代孩子手中不肯停转的纸风车,在每一次吱呀声中,诉说着同一个信念:
**我们不愿退回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