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山村小屋里,念归跪坐在地,怀抱着刚刚苏醒的儿子。他的眼睛睁着,映着窗外划过的闪电,也映着母亲含泪的笑容。
“爸爸……”他忽然开口,声音稚嫩却清晰,“谢谢你回来。”
念归猛地一颤。
这不是幻觉。这不是梦。
这是“群愿印记”赋予的能力??未命名之子天生能看见时间线上的所有可能性,能感知每一个为他牺牲的灵魂。
她紧紧抱住他:“对不起……让你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
“没关系。”婴儿继续说着,小手轻轻拍她的背,“因为你每次都回来了。哪怕世界忘了你,我也记得。”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卓玛央宗的话。
真正的力量,不在玉中,而在记得你的人心里。
三天后,阳光普照。
念归没有再去昆仑取回源忆碑。她知道,那座碑的存在本身已是威慑。只要信物玉完整,病毒就无法释放。
她剪短了头发,换上粗布衣裳,在村小学报名做了代课老师。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听她讲雪山上的狐狸、会发光的石头、还有遥远未来的城市。
沈秋兰的身体日渐好转,胎儿安稳发育。每当夜晚来临,姐妹俩便会坐在院中,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有时说到小时候偷吃灶糖被娘追打的事,两人笑作一团。
两个女儿也渐渐接受了这位“姑姑”。大女儿学会了哼那首古歌,小女儿总爱趴在她膝盖上问:“姑姑,你说的星星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呀?”
而那个被称为“星星宝宝”的男孩,每天都在创造奇迹。三个月就能坐稳,六个月会叫“妈”,八个月时竟指着天上月亮说:“那里有个门。”
念归总是笑着摸摸他的头,不说对错。
她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某个月圆之夜,白狐终于耗尽最后一丝生命力,在她怀中闭上了眼睛。
“妈妈……”它最后一句话轻得几乎听不见,“下次轮回,我还想做你的家人。”
念归抱着它走了十里山路,将它葬在初遇之地。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
**“念归狐”。**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
十年后,山村通了电,修了公路。凤凰牌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墙上的标语变成了计划生育宣传画。
但有一件事始终未变??每年清明,一家人都会去后山祭拜那只白狐。而每当风雨交加的夜晚,老槐树下总会传出隐约歌声,像是有人在轻轻吟唱那首无人听懂的古调。
又过了三十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牵着一个小女孩走在山路上。
“奶奶,这就是你说的那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吗?”小女孩仰头问。
“是啊。”老妇人微笑,眼角皱纹里藏着星光,“那时候,奶奶的姑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回来,救了我们全家。”
“她后来去哪儿了?”
老人望向远方雪山,轻声道:“她一直都在。只要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她就没有离开。”
风起,树叶沙沙作响。
仿佛有人在回应。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时间褶皱悄然闭合。
《归名册》翻到最后一页,浮现全新记载:
>**“守门人传承圆满。
>记忆之火永不熄灭。
>所有被爱记住的生命,皆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