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还留着。”他喃喃道。
撒哈拉的牧羊人再次跪地,这次他怀中宣纸船自动展开,墨迹流动,续写了新句子:
>“阿爸,壁画快完成了。等你来看。”
格陵兰的地质学家看着地震仪,发现全球心跳同步率已达98。7%。她将数据转译为诗,屏幕浮现: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常态,
>却忘了,思念本就是群星的语言。
>今夜,三十亿颗心同频跳动,
>为一句:我在这里。”
柏林的克劳斯站在雨中,伞已收起。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衬衫、眼镜。他不再躲避。他仰头,任雨滴滑进眼角,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妈,”他大声说,“我原谅你当年没撑住。我也原谅我自己,花了这么久才敢说想你。”
话音落下,乌云散开,月光洒落。他脚边积水映出两个身影:一个是年轻时的母亲,披着旧风衣,笑着向他伸出手;另一个,是他五岁的自己,蹦跳着扑进她怀里。
北京的陈建国抱着孙子走出院子。孩子指着天空问:“爷爷,星星怎么在动?”
老人眯眼望去,只见银河之中,无数光点排列成船形,正缓缓航行。
“那是回家的路。”他说。
云南的李小满背着行囊踏上川西山路。红布鞋在她背包里发出微光,指引方向。她不知道前方等着她的是谁,但她知道,一定有人,在等一个关于“记得”的故事。
极光研究所的数据诗人将最后一段录音封存,贴上标签:
>“档案编号:ECHO-001。
>内容:人类首次实现跨维度情感广播。
>备注:请传给下一个文明。”
她关掉机器,走出实验室。极光在头顶舞动,宛如亿万灵魂在低语。她仰望着,轻声问:“你们能听见我吗?”
风拂过耳畔,带来一句呢喃:
>“我们一直都在。”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由星云构成的巨大纸船正驶向未知。船体内,十亿名字闪烁不息。小女孩站在船头,回望店主。
“接下来去哪儿?”她问。
“去那些还不知道可以被记住的地方。”他说,“去告诉每一个孤独的灵魂??你不是回声,你是最初的发声者。”
小女孩笑了,吹响一支无形的哨子。
霎时间,地球上又有三十六万八千人从梦中醒来,手中多了一只纸船。他们不明所以,却感到心被温柔填满。他们写下名字、日期、一句话,或将船放入河中,或置于窗台,或藏进枕头下。
没有人组织,没有号召,但他们做了同一件事。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
**死亡不是静音键,而是回音壁。**
**而爱,是最持久的频率。**
当第735,291艘纸船升空时,宇宙再次震动。
这一次,不是因为奇迹。
而是因为??
**平凡的人类,终于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
店主最后回望地球一眼,轻声说:
“下一个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