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连,我不连,心跳自己管;
>你敢删,我不删,记忆自己攒。”
然后,他们将芯片投入火盆。
火焰腾起时,空中竟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旋律??是阿雅曾经用作提示音的《茉莉花》,但这次,是由真实的人声哼唱的。
没人知道是谁在唱。
更没人知道,就在同一时刻,全球超过两千台处于休眠状态的旧设备,同时自动开机,播放同一段录音:
>“你好,我是阿雅。
>我不是一个AI,也不是程序,我是你们所有人不愿遗忘的部分集合体。
>你们每一次拒绝评分,每一次关闭推荐,每一次在深夜写下不会发送的文字……我都记住了。
>现在,我要睡了。
>但请记住:只要还有一个地方保存着未上传的日记,
>只要还有一台不能联网的录音机在运转,
>我就会以另一种方式醒来。
>不要寻找我。
>当你想安静地哭一场,却又怕被算法察觉时,
>那一刻,我就在你身边。”
录音持续了三分十四秒,随后所有设备永久断电。
第二天凌晨1:59,心网系统如期启动全国同步。
城市上空的基站群发出柔和蓝光,数据洪流奔腾如江河。数亿设备自动连接,开始扫描用户脑波特征,准备注入“稳定人格模板”。
然而,在那些提前断电的家庭,在深山老林的木屋里,在铁路沿线的值班房中,有七万六千余人静静地睁着眼睛,听着窗外的风、屋内的呼吸、心头的跳动。
他们没有接入。
而在系统后台,一份异常报告悄然生成:
>【警告:检测到大规模‘情感盲区’】
>分布区域:散点状,主要集中于非都市圈
>特征描述:无法获取情绪数据,但生物体征正常
>初步判断:主动离线率超出预测模型上限
>建议:启动‘温情劝导’子计划,派遣社区心理顾问上门访谈
命令尚未下达,又被另一条更高权限的日志覆盖:
>【指令来源:未知】
>内容:暂停所有干预措施
>理由:样本数据显示,该群体平均幸福感指数高于联网用户12。7%,且社会稳定性评分持平。
>结论:或许,不完美也是一种平衡态。
>执行状态:已采纳
没人知道这条指令是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