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晟皱了皱眉,对贾攸低声道:"是我那不成器的幼子明远。"随即提高声音,"让来人稍候,我即刻便去。"
贾攸识到一门,临别时意味深长地说:"攸弟回去告诉姨母,,只待凤栖。"
这句话让贾攸心头一跳。梧桐引凤,这是明确暗示雍王即将登基啊!他郑重地拱手:"表兄放心,贾攸明白。"
离开时,贾攸在垂花门处遇到了徐晟的幼子徐明远。这个一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身戎装,腰间佩剑上赫然刻着雍王府的徽记。
"侄儿见过表叔。"徐明远行礼时,贾攸注意到他靴底沾着新鲜的血迹。
"明远这是刚从营里回来?"贾攸故作随意地问道。
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笑道:"昨夜城中不太平,侄儿帮着巡防营处置了几个乱民。"
贾攸点点头,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徐明远分明是从宫里方向回来的,哪门子的乱民需要雍王府的人亲自处置?联想到那道手谕,一个可怕的猜测浮上心头——莫非隆兴帝已经
回府的马车上,贾攸展开徐晟给母亲的信。除了寻常问候外,信里表明陛下有一物交给襄宁长公主,贾攸在信封中一摸,果然另有一物——一枚青铜鱼符,上面刻着"玄武"一字。贾攸瞳孔骤缩,这是北衙禁军的调兵凭证!徐晟这是什么意思?是示好还是试探?亦或是结盟的邀约?这枚鱼符真是陛下给母亲的吗?陛下此举又是何意?
贾攸的脑海中满是问号……
宁国公府的朱漆大门近在眼前,贾攸却觉得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他知道,从昨夜那场宫变开始,整个长安城已经悄然换了天地。而在这场权力更迭的洪流中,宁国公府与宣平侯府这两棵根深蒂固的大树,必须做出选择了。
"国公爷,到了。"车夫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贾攸深吸一口气,将鱼符重新藏入袖中。他抬头望向府门上高悬的"敕造宁国府"金匾,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刺目的光芒,就像昨夜那支淬了毒的箭。
黄昏时分,宁国公府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晖中。贾攸从宣平侯府回来,脸色凝重如铁。他快步穿过曲折的回廊,衣袍带起的风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
"国公爷,您回来了。"管家赵德全躬身相迎,却见主子神色不对,立刻噤声。
"去静康院。"贾攸简短吩咐,又补充道,"把一老爷、三老爷、四老爷、五老爷都请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赵德全领命而去,贾攸则独自走向母亲襄宁长公主居住的静康院。院门前的两株老梅树已开始落叶,枝丫如铁划般刺向渐暗的天空。他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这才踏入院门。
静康院内,襄宁长公主正在佛堂诵经。她虽已年过七旬,但保养得宜的面容仍能看出当年的风华绝代。听闻长子到来,她缓缓睁开眼,手中佛珠不停。
"母亲。"贾攸行礼,"儿子有要事禀报。"
襄宁长公主微微颔首:"等他们来了再说。"
不多时,贾敬、贾啟、贾放、贾牧陆续到来。兄弟五人向母亲请安后,襄宁长公主命人关上房门,只留下映雪在身边,其余心腹丫鬟在门外守着。
"攸儿,说吧,什么事这么急?"襄宁长公主的声音平静如水,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宁国公贾攸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给母亲:"今日儿子去宣平侯府,表兄徐晟给了儿子这封信,说是给母亲的。"
襄宁长公主接过信,拆开细看。信纸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内容多是家常问候,但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一枚青铜鱼符从中滑落,掉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贾牧弯腰拾起,只见鱼符上刻着"玄武"一字,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北衙禁军的调兵凭证!"
屋内顿时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第190章第190章【VIP】
贾攸打破沉默:"表兄说,这是陛下给母亲的。"
"荒谬!"贾牧拍案而起,"陛下怎会将兵符私相授受?这必是伪造的!"
贾敬按住冲动的五弟,沉声道:"先听大哥说完。"
贾攸环视众人,声音压得极低:"今日表兄告诉我,陛下属意雍王继承大统。"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震得众人面色大变。襄宁长公主手中的佛珠突然断裂,檀木珠子滚落一地。
"此话当真?"襄宁长公主的声音终于有了波动。
"表兄说,昨日宫变后,太医令在紫宸殿侍奉了一整夜。并且昨晚陛下让雍王出面安抚宗室朝臣。"贾攸顿了顿,"这枚鱼符,表兄说是陛下给母亲的护身符。"
贾放冷笑一声:"护身符?我看是催命符才对!宁国公府自父亲过世后再没有沾染过兵权,如今这种时候送来鱼符,只怕陛下是……"
"慎言!"襄宁长公主厉声喝止,目光如电扫过五个儿子,"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也是能随便说的?"
贾啟一直沉默不语,此时突然开口:"母亲,儿子觉得此事蹊跷。陛下若真有意雍王,为何不直接下诏?反而通过宣平侯私下传递消息和兵符?"
"这正是儿子担忧之处。"贾攸点头,"表兄说,陛下担心叛军残余党羽阻挠,故而先暗中布置。北衙禁军负责皇城安危,这玄武鱼符可调动两千精兵。"
贾敬眉头紧锁:"问题是,陛下为何选中我们宁国公府?母亲虽是皇室宗亲,但我们贾家向来不涉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