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郡城,宗濂书院。
书院在原府学、现零陵小学之后,陈三绩赶在放学前走出校门,漫步进书院。
大同社治下,圣学沦为众学说之一,士绅的功名几乎没有实际作用,连其带来的荣耀也在逐渐黯淡。
于是士绅——尤其是刚迈出举业第一步的生员们,抱团于书院之中,既是在彰显自己的清贵,也是在想办法恢复自己的优待。
是以书院之中人满为患,连须发俱白的老秀才也频繁露面。
陈三绩一路遇到不少熟人,每个人都要拉着他攀谈几句,除了寒暄外,便是问他大同社到底准备如何对待他们这些有功名的士子。
难道还要继续“闲置”下去,当做寻常人一样吗?
陈三绩表面上虽然与他们一起埋怨大同社,心里却在笑话他们——
这些士子将圣贤书当做晋身工具,却又不敢承认这一点。
大同社虽不承认功名,但重视人才,有功名的士子无论如何也可算作人才,只要他们愿意,又如何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
偏生这些人既想要前途,又想要名声,只一心想大同社“礼贤下士”,请他们“做官”,方才这般拧巴。
他去往与人约定好的一处偏院,又一步不停地走入正堂。
堂中仅数人落座,他倒是并不意外。
“陈玉凡,你可证实过杨泗会余孽的话,他们当真有七百人?这可是事关我等性命的大事,绝不容半点马虎!”
他尚未落座,一个两鬓花白的中年人便言辞激烈地质问。
“余说的,诸位恐怕也不会信。”陈三绩理所当然地在首席坐下,“诸位若真要为大明尽忠,今日夜里,便可去看看杨泗会的人马。”
众人面色大变,那首先发难的中年人也没有底气,“这……这无甚……这……我等如何会不信你陈玉凡!”
另一年轻人道,“陈先生,会不会太快了?”
“太快了?”陈三绩摇了摇头,“诸位啊!衡州义绅及杨泗会等义民已经夺取衡州府城一个月了!
“然则衡州府城被社贼围困半个多月,杨军门的大军却仍被堵在茶攸之地,湘潭的官兵也被困在长沙东境未有进展!
“社贼现下要往衡州府城增兵,眼看着大股贼兵将到衡州,我等再无动作,衡州忠义绅民必败!”
年轻人张了张嘴,却没有再说话。
倒是那中年人又嚷了起来,“可如今零陵郡守召集了不少乡勇到城中,响应举事的又只有我们这些人,如何拿得下零陵城?”
说着这人便忿忿不平地说道,“那些人虚伪得很,嘴上说要忠君报国,要剿灭社贼,要为邵阳的老秀才讨回公道。
“真到了要他们报效的时候,要脸的还会编个借口推辞,不要脸的干脆不见人。生员也就罢了,那些举人、进士也没一个有骨气的!”
“你说谁虚伪,没骨气哩!”
一道挺拔的人影突然步入堂中,目光炯炯,盛气凌人。
“陈三绩,如此大事,你竟忘了我,实在该打!”
陈三绩目光一沉,心中叹息一声,嘴上却道,“你唐周慈每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余岂敢打扰?”
“陈三绩,你这话实在不中听,这两年来,我可以说足不出户了!”唐周慈道,“上次我在外,未能与史道台同抗社贼,实为一大憾事!”
说着,他扫了眼堂中其他人,慨然道,“汝等何必去管旁人如何想如何做!既然一心要匡扶正道、剿灭社贼,便尽心尽力去做,方才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