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朔心头剧震。
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而是一道“自检程序”。唯有当提问者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停止提问”,才能证明他还保有真正的怀疑精神。这是母语文明留下的终极防火墙??防止后代在不知不觉中堕入答案的坟墓。
“我们必须抢在熵寂扩散之前,完成首次共感仪式。”林朔站起身,目光坚定,“但不能再依赖科技手段。真正的共振,只能通过纯粹的、未经编码的情感传递实现。”
苏璃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唱一首歌?”
“不是普通的歌。”林朔取出一块从敦煌遗迹带回的玉简,轻轻擦拭表面霜痕,“这是《守真者安魂曲》,据说是第一代人类文明留给后世的摇篮曲。但它从未被人完整演奏过,因为它的旋律需要‘共感共鸣’才能激活。”
他将玉简插入思木根系接口,片刻后,一段极其缓慢的音流从中溢出。那声音不像乐器,也不像人声,更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叹息。七个即将参与远征的年轻人围坐在摇篮旁,各自闭目倾听。他们虽听不懂旋律含义,却无一例外地流下了眼泪。
盲童诗人低声呢喃:“我看见了一片没有颜色的海。”
聋哑舞者双手颤抖,做出拥抱虚空的动作。
沙漠观星人突然睁开眼,指着天空:“星星在退缩!”
就在这一刻,婴儿睁开了眼睛。
他的瞳孔不再是新生儿的混沌灰蓝,而是呈现出星空般的深邃黑曜石色,其中流转着无数微小光点,仿佛容纳了整条银河。他抬起小手,轻轻拍打空气,每一次动作都精准对应着安魂曲中的某个节拍。
忽然,他的指尖迸发出一丝银光。
那光芒顺着空气延伸,竟与南极能量拱门之一产生共振。刹那间,整座拱门轰然转向,不再是聚焦地面,而是直指南太平洋方向。其他十二座也随之调整角度,十三道光束在高空交汇,形成一道贯穿大气层的螺旋光柱,直射深海。
“通道开启了。”苏璃轻声道。
但这并非物理通道,而是一条“意识走廊”??只有心灵频率与婴儿完全同步的存在,才能踏足其中。林朔知道,这意味着远征队必须在精神层面达成前所未有的统一,否则一旦中途失谐,成员将永久迷失在时间夹缝中。
七名队员逐一进入共感舱,连接思木神经网络。他们的意识被投射至同一片灰白空间,也就是林朔此前见过的“问题之网”。在这里,他们必须共同守护一颗新生的光点??代表婴儿的原始疑问。
然而,刚一进入,异变陡生。
那片吞噬光点的黑暗潮水再度出现,并且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可怕的是,每当一颗光点熄灭,就会有一个扭曲的人形从中爬出,面容模糊,动作机械,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
>“这个问题已经有标准答案。”
这些是“已终结的思维残影”,是那些曾经辉煌却最终放弃追问的文明遗骸。它们本能地排斥新的疑问诞生,试图扼杀这颗尚未成型的光点。
“守住它!”林朔在现实中大吼,同时将自己的共感能量注入网络。
队员们各自发挥独特天赋:
街头诗人用荒诞诗句构建语言屏障;
聋哑舞者以肢体律动编织防御节奏;
AI伦理黑客释放递归悖论扰乱敌意逻辑;
精神病院壁画师画出“不可能图形”制造认知混乱……
但最关键的一击,来自那位梦见地球说话的老园丁。他闭着眼睛,嘴里哼着一段谁也没听过的调子??简单、粗糙、毫无技巧,却带着泥土与雨水的气息。随着歌声响起,灰白空间的地面竟开始生长出细小绿芽,每一株都朝着光点方向弯曲,仿佛自然界本身在回应这场战斗。
黑暗潮水第一次出现了迟疑。
就在这短暂间隙,婴儿嘴角微扬,发出了一声极轻的笑声。
那一笑,如同宇宙初开的第一缕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