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生哥心太细了,骑车还带着药品,那天我胳膊划伤了还给我处理伤口呢。”
“嫂子,生哥刚刚还帮我们修车呢,补胎速度超快。”
“嫂子……”
陈铭生听着大伙儿的赞美,脸红得像个番茄,他拿着手机快步走出了人群。
“生哥,你不好意思啦——”
“嫂子面前你还害羞啊——”
听着大伙的三言两句,杨昭忍不住笑:“今天又是带队骑车?”
“嗯,今天周六,我们骑得远。”
“南南呢?”
“早上要吃七马路那边的糖葫芦,送奶奶家了。”
“我也想吃了。”
“你也想,这简单。”陈铭生笑了,“对了,跟你商量个事,我想把车顶上装个架子,放自行车,你看行吗?”
“当然,”杨昭笑了,“按你喜欢的来,小事,不用跟我商量的。”
“我都习惯了。”陈铭生笑了。
说话间,有同行的队友拿矿泉水过来递给陈铭生,“生哥,喝点水。”
“谢啦。”
杨昭看着阳光下,陈铭生黝黑的皮肤和健硕的肌肉,“行啦,你好好骑车吧,不打扰你了,注意安全,注意腿。”
陈铭生拍了拍右腿的假肢,“昨天晚上充满电了。”
低头一看,假肢上连着一根数据线,插着一个手机。
“生哥,给我手机充会电。”
陈铭生无奈地摇摇头,“这帮小子。”
杨昭笑了,“你这又找到组织了,打成一片了。”
“嗯。”
杨昭的归期比预计又推后了五天,她的工作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依旧是每天跟陈铭生简单的信息沟通。
每天睡前,手机上会收到今天家里的一日三餐,南南在家里或者是跆拳道班级的视频,早上起来,是杭州今天的天气预报,日子简单而又充实,时间就这样在朝夕之间,静静流逝。
周三中午,陈铭生在车行跟李哥一起研究自行车车架的时候,杨昭打来了电话。
“喂,陈铭生,我明天下午的飞机回辽城。”
“嗯,几点到?”
“不延误的话,四点多吧。”
“我去接你,你到时候把航班号发给我。”
“好,吃饭了吗?”
“还没呢,在车行,跟李哥一起修车。”
“约上李哥一起吃,吃完再研究。”
陈铭生笑了:“好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