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雷磊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漏勺,温声道:“我来。”说着,细心为她舀了些她爱吃的菜。这个细小的动作,让李鹊儿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仿佛回到了年少时那些彼此照应的日子。
用过些菜肴,李鹊儿放下筷子,目光渐渐深远:“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陆轩抬起头,好奇地问:“更大的梦想?是什么啊?”
“就是建一所大学。”李鹊儿的语气变得轻柔,仿佛在诉说一个珍藏已久的心事,“以前读书时,沈老师经常跟我讲他在临江大学求学时的事。那时我就特别向往,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考上临江大学。可是后来……”
高雷磊接过话,声音里带着惋惜:“后来,临江大学被并入之江大学了,也就是陆轩读的大学。”
“正是,”陆轩点头,“如今是之江大学的一个校区,我读书时还特意去那个校区参观过。”
“可是‘临江大学’这个名字,却永远消失了。”李鹊儿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怅惘,她停顿片刻,又说,“我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重建‘临江大学’。到时候,我也要圆自己的大学梦,在自己参与创建的大学里读书、学习!不管那时我是多大年纪!”
陆轩微微一怔。他注视着李鹊儿被酒意微醺却格外明亮的双眼,忽然明白了这个梦想对她意味着什么——这不只是一所大学的复兴,更是一个人对青春誓言的坚守,对恩师教诲的最好传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保持这样纯粹理想的人,实在太难得了。
他郑重地端起酒杯:“高师兄,李学姐的这个梦想,我们要不要支持?”
高雷磊也是第一次听李鹊儿吐露这个深藏心底的愿望。
他凝视着她眼中闪烁的星光,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在教室里畅谈理想的少女。他缓缓举起酒杯,声音沉稳而有力:“当然支持。这杯酒,祝鹊儿早日实现梦想!”
三只酒杯再次相碰,仿佛在为这个美好的约定作证。
火锅的热气仍在袅袅升起,将三人的身影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中。这一刻,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那些关于教育、关于传承、关于梦想的火种正在这个秋夜里悄然生根发芽。
放下酒杯,李鹊儿道:“但是,这个梦想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我的物流公司目前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目前的厂区明显不够了,所以我正筹谋着要建新的物流园区。”
“陆轩,这就是我之前和你说过的,我也要找你的事。”高师兄接过了话题,“你给你李学姐参谋参谋。”
原来,这才是高雷磊要找自己的事情,陆轩说:“新建物流园区是好事啊,李学姐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李鹊儿道:“我目前的公司在江南区,以前那边土地便宜,但是如今,土地价格已经抬升,政府服务效率不高,还时不时有乡镇、区里的干部来厂区指手画脚,吃拿卡要,我感觉区里的主要领导主要精力也不是在干事创业上。然而,最近我听说,江北区要进行‘互联网经济’发展试点。我就想,我们的企业是否可以搬过去?是否符合‘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政策和规划?你从江北区出来,如今又在市里,我就想来问问你。”
陆轩一听,大为振奋,当即说:“这肯定符合啊,物流是发展‘互联网经济’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李学姐要是带着企业回江北区,我保证江北区一定热烈欢迎啊!”
李鹊儿面露喜色,“是吗?!”
“不只是欢迎,”陆轩语气笃定,眼中闪着光,“简直是求之不得!李学姐,你可能还不完全了解江北区现在的发展态势和唐区长的决心。”
他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神情认真地为李鹊儿分析起来,“唐区长现在把‘互联网经济’试点当作江北区转型升级的头号工程来抓,力度空前!他迫切需要几个有实力、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入驻,形成示范效应和产业链集聚。你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管理规范,如果能将新的物流园区建在江北,正好可以填补他们规划中现代物流的关键一环。”
“更重要的是,”陆轩压低了些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江北区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与江南区不可同日而语。唐区长是真心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他手下用的干部,都是务实肯干的。你完全不用担心那些吃拿卡要、指手画脚的烦心事。唐区长最痛恨这个,治理得非常严格。”
高雷磊在一旁静静听着,不时微微点头,此时插话道:“鹊儿,陆轩在江北区工作过,现在又在市府核心,他的判断是准确的。江北区确实是个更好的选择。”
陆轩立刻领会了高雷磊的言外之意,接口道:“高师兄说得对!李学姐,你这个想法不仅对企业发展是好事,对江北区的试点工作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甚至对刘市长目前正在推动的某些工作也是有力支持。这个事情,我先去帮你沟通!”
李鹊儿笑着说:“那我就先谢谢学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