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1章
整个1978年,在林火旺的规划与亲自执行下,整个中国的工业能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这个时候,通过英国和港岛方面,林火旺是可以花更多的美金,买到技术更先进的一些机床和生产线的。
也就是这两年的空窗期了,林火旺借助美苏冷战争霸的空隙,通过瑞士银行和一些捐助基金,给老美这边的大量政客合理合法的支付了大量的顾问费用。
这便使得美国这边对中国正在暗中发展的工业实力与产业链集权,采取了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甚至于。。。。。。
在上半年的时候,林火旺的钱使对了地方,美国甚至还给了中国出产的龙牌家电关税上的优惠。
后来下半年,在日本厂商的大力游说与干预下,才被迫又取消了。
同样的,日本的这些厂商们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被林火旺摆了一道,导致日本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暴跌,但是公众的记忆都是短暂的。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在日本厂商大笔大笔的广告费和公关费砸下去之后,索尼、日立、三菱等等日本的家电厂商,他们新的一个批次非家电产品,靠着和龙牌差不多的低价,再一次杀回了国际市场。
并且,实打实的说,他们的技术和产能,此时是远非国内可比的。
龙牌这边紧急吃掉了一大半的需求,那三十亿美元的订单,差不多在四月份的时候才完全消化。
可五月份以后,日本电器卷土重来,砸了大量的广告费,其影响力和效果,也足以和《神奇宝贝》的ip可以平分秋色了。
尽管蛇口那边加大了产能,其他城市的大厂也进行代工支持,单靠林火旺带来的一些产品设计,实力还是太差,毕竟我们工业的底子在那里,远远比不上这马上进入八十年代的日本了。
要知道,日本在八十年代,那可是能叫嚣着把美国给买下来的那般嚣张自大的。
“火旺啊,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你做得够好了,帮我们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都打出了名声来,还有了现在这源源不断的订单。虽然不如日本厂商,但这外汇收入,是实打实的。。。。。。”
在1978年底,廖公看着送来的报告,国库里的外汇已经将近百亿美金,笑得是合不拢嘴,但是林火旺却在一旁不是很满意,所以廖公在安慰他道。
“唉!廖公,我也知道。。。。。。单凭靠我们的底子和一些小手段,是没办法完全打倒日本制造的,能延缓一些他们的势头,并且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此消彼长之下,也应该满意了。”
林火旺看着复苏的日本家电行业,也很清楚,历史大势,不是单纯的靠个人力量就能强势的完全改变的。
不过这样才更有趣不是?日本制造要是不赚钱,后面他上哪去做空日本股市和楼市呢?
就这样,来到了1979年的春天。
东北春城,冰雪开始消融。
虽然空气中还是带着那么一丝料峭的春寒,但是在这春城一汽的厂区里面,气氛却可以说得上是热火朝天,甚至用上一个夸张点的比喻,是比那炼钢炉都还要滚烫的。
在厂区的主干道两旁,那叫一个彩旗飘飘,巨大的横幅上写着——“热烈庆祝我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生产的‘中华’牌轿车下线!”
在一栋办公楼的二楼落地窗前,林火旺和廖公是并肩而立,感慨良多,看着下面那熙熙攘攘且满脸喜气的工人们。
“火旺啊。”
廖公手里捧着一个搪瓷茶缸,忍不住感叹道:
“说实在的,虽然看着这一汽造出了好车,我这心里高兴。但一想到你这一年来花出去的钱。。。。。。我这心脏啊,还是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心疼啊!”
“光是这几个月,从你当初白银期货’盈利的账户里划拨出来的美金,就超过了十个亿啊!”
“这么大笔钱,除了给一汽升级设备,你全都砸到那些荒山野岭去修路、架桥了?还有那个。。。。。。在中关村搞的什么‘神秘实验室’?”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虽然廖公知道林火旺很有钱,但这花钱如流水一般的速度,还是让他着实是感到相当的心惊肉跳。
“廖公,钱虽然花了不少,但这钱花得值,而且是必须得花。早花晚花都得花,早花早收益,早花能少花,为什么不花?现在多花一亿美金,以后就能少花十亿,甚至是百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