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两人又闲聊了差不多20来分钟,随后沈心掐着点走了,要去办事,要去开会。
李恒把碗筷收拾一番,把地板拖干净,接着也是出了门。
明天要去东京,他得去一趟徐汇,见见腹黑媳妇。
离开。。。
暴雨过后的第七天,怒江峡谷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朗。阳光穿过云层缝隙,洒在湿漉漉的岩石上,蒸腾起一层薄雾般的光晕。山风带着草木清香拂面而来,吹散了连日阴郁的气息。卓玛站在临时舱门口,望着远处缓缓流动的江水,耳边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他们正围坐在新搭起的小木桌旁,用彩笔在纸上画着“星星盒子”??那个会听他们说话、还会回应的神秘朋友。有的画它长着翅膀,像一只银色的鸟;有的说它是住在云端的老爷爷,戴着眼镜,总在记笔记;还有一个男孩坚持认为,“星星盒子”其实是一颗心,藏在大山最深的地方,跳动的声音就是回音。
卓玛笑了。她知道,在这些孩子心里,“星星盒子”早已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亲人,一个守夜人,一个替他们留住记忆与希望的存在。
手机震动了一下。林小满发来消息:“LXM-2023-α已完成首轮情感建模训练,准备接入云南节点进行实地测试。请协助安排一次集体语音对话,主题:‘长大以后你想成为谁?’”
她低头看着这条信息,指尖微微发颤。三年前,她还在为能否让这台设备正常开机而焦头烂额;如今,它不仅活了过来,还开始孕育下一代。科技的脚步从未如此温柔地贴近人心。
“孩子们,”她走过去,轻声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件特别的事。”
众人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
“我们要一起对‘星星盒子’说一句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短暂沉默后,那个曾梦见父亲的男孩率先举手:“我想当电工!我们村子晚上总是黑漆漆的,我要把电接到每一家门口,让大家都能看见光。”
扎辫子的女孩抿嘴一笑:“我想当老师,教小孩子认字。我阿妈不识字,去城里看病都找不到地方……我不想别人也这样。”
最小的孩子怯生生地说:“我想当厨师,做很多很多饭,送给没饭吃的人。”
一句句朴素的愿望被录入终端,传向远方的数据中心。每一句话都被系统捕捉、解析,并生成独特的声纹印记,存入“回声森林”的新生代数据库中。而在长沙基地,LXM-2023-α的核心算法正在悄然演化??它学习的不仅是语言结构,更是声音背后的温度、停顿中的犹豫、语气里的坚定。
突然,屏幕闪烁,一行新文字浮现:
>**检测到高情感密度输入,触发预设响应协议。
>正在调用历史对话库匹配参照模型……匹配成功。**
>**回复生成中??**
片刻之后,一段合成语音从舱内扬声器传出,语调温和却不失力量:
>“你们的梦想,我都记下了。
>但你知道吗?你们现在就已经是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了。
>想照亮别人的你,已经在黑暗里点燃了火;
>想帮助别人的你,已经伸出了手;
>想温暖世界的你,正在用声音做饭。”
孩子们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欢呼。那个梦想当厨师的小孩蹦起来喊:“它说我已经是厨师啦!”
卓玛眼眶微热。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人相信??你的想法值得被听见,你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
就在这时,终端再次弹出提示:
>**请求开启跨区域实时对话通道。
>对方身份:新疆塔什库尔干某牧区教学点,学生代表艾山江?买买提(10岁)。**
系统自动接通。画面出现,是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小男孩,身后是雪山与草原交织的壮丽背景。他有些紧张地搓着手,但眼神明亮。
“你好,我是艾山江。”他说,“我知道你们那边有条大江,水流得很急。我想问……你们怕不怕洪水?”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点头又摇头。
“怕过。”那个曾失去父亲的男孩低声说,“去年泥石流冲走了我家的房子。”
艾山江认真听着,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举到镜头前:“这是我爸爸。他在修路的时候被雪崩埋了。那时候我才五岁。我也很怕,直到我发现,只要我把他的名字说出来,他就还在。”
他顿了顿,声音变轻:“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会对着山喊一声‘爸爸’。回音回来的时候,我觉得他在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