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了,秋老虎的余威还在,俩人脑门上都冒汗了,但是没人嫌累,也没人嫌热。
等进了小树林,哥俩就这么架着鹰,蹑手蹑脚的在场子里溜达寻找起来。
如果这俩人去一处没有经过鹰的生场子,说不定还真能逮几只沙半鸡大小的猎物。
毕竟紫鹞子就算不擅长擒‘大物’,逮沙半鸡大小的猎物还是没问题的。
但倒霉就倒霉在,他们哥俩,带着鹰来的是一处快被文东的铁鹞子放烂了的老场子。
能在老场子幸存下来的沙半鸡,现在个顶个都是精英。
大晌午头的,光线极好,鸡也都吃饱喝足了不急于觅食,林子里稍有风吹草动,就早早地躲起来了。
哥俩架着鹰在河边小树林转悠了大半圈,愣是没有见到沙半鸡的踪影。
“三宝,你确定这片场子是文东他们来逮沙半鸡的场子?
转了大半圈了,咋没见到猎物啊?这不是耽误咱们晚上吃鸡么?”
李二娃耐心有点耗尽了,忍不住询问。
“肯定是这里,我大早上跟着过来,看的真真的呢!
是不是晌午头,沙半鸡都吃饱喝足找地儿歇晌了的关系?再找找看,不着急!”
“行吧,那就再找找看!”
李二娃架着鹰,继续耐着性子往前走。
哥俩七绕八绕,沿着石头堆成的小桥来到了对面,这才发现了沙半鸡的踪迹。
“听,前面灌木丛里有沙半鸡的叫声!”三宝拉了拉二娃,小声提醒道。
李二娃一听,还真是,点点头没说话,架着鹰往前凑。
刚接近到二十多米的距离,还没看到猎物的影子呢,突然听到扑棱棱的沙半鸡起飞声音。
七八只的一个小群毫无征兆的从灌木丛底下起飞,各飞各的,四处开花。
一直站在李二娃右手虎口上的紫鹞子看到猎物,在虎口猛地一蹬,朝着激飞起来的沙半鸡就追了上去。
这一追,追出问题来了!
文东放鹞子,都是用非常经典的扁放姿势。
这样鹰出手的时候可以借助主人抛掷出去的加速度,提升狩猎的成功率。
而刘大忽悠手里摆弄出来的鹰呢?
骨架小的紫鹞子,很少有根骨够硬的鹰能拿来干粗活重活。
更多人玩的其实是一个单毛硬骨,刀斩斧齐。
说人话,就是更看重羽毛的卖相。
扁放哪里都好,唯独一点就是,如果长时间扁着,手指出汗,容易把鹰背部的单片盖羽给磨搓‘散了花’,这样就稍微有点影响美观。
基于这种客观考量,刘大忽悠手里的鹰,只在刚下网前两天扁在手里。
等鹰开了明食儿之后,就一直架着闯脸,架着养,架着放。
架着放,前面也提到过,行话叫大抢,也就是让鹰自己主动出击抢猎。
如果是逮那种路边不怕人的麻雀啥的,大抢还是扁放,其实无吊所谓。
但面对这种经过铁鹞子反复操练幸存下来的沙半鸡,就是另一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