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大半天,向晚也属实有点累了,她拿了一点多出来的炒瓜子后,就先回家了。
经过李嫂子家门口,就看到李嫂子正给菜园子锄草,向晚有些惊喜:“哎呀,嫂子,你怎么这么快就从娘家回来了,不是说要回去住一周的吗?”
李嫂子放下手里的锄头出来,跟向晚一起来到了向家,一脸愁容的道:“嗨,别提了,我跟我娘家弟弟们吵了一架,太生气就先回来了。”
向晚正纳闷呢,李嫂子家里人不是都挺好的嘛?父母和善,两个弟弟也都很尊重她这姐姐,这怎么还能吵起来。
也不等向晚问发生了什么事,她自己就走到了院墙边的马扎上坐下,倒豆子似的说了起来。
李三妮之前每次回娘家,都顾着家里的几个孩子,顶多住一晚上就回来。
这次她母亲干活的时候,扭伤了腰,在床上躺着不能动了。
她想着两个弟弟都有工作,不能照顾,两个弟妹也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她在大院里好歹闲散,就把孩子们放心的交给了马卫国,她自己回去了。
结果这一住才发现,家里早就出了大问题。
大弟媳是个憨货,家里有什么东西,她都往娘家送,这老李家都快被她搬空了,她回家的时候,缸里连半粒米都没有。
要不是大弟弟的工作是马卫国给定点安排的,她连大弟的工作,都想送给她自家哥哥。
二弟媳长得好看,也不往娘家划拉东西,但她作风不行啊。天天什么活都不愿意干,出了门就跟同村的男人们打成一片,还动手动脚。
村里那些嫂子婶子们的,都觉得二弟媳为人不正经,来家里提醒他们老李家的人,把自己媳妇看好了。
谁知道,她二弟媳当着人的面,就跟人家厮打起来了,还嘲讽的说:“我又没做什么,就是跟几个大哥和叔叔们聊了聊天而已,你们自己一个个的长得歪瓜裂枣的,守不住男人,怪我干嘛?”
二弟弟以前是个多爽朗的年轻人呀,现在每天晚上下了班回村,却都耷拉着脑袋,没脸抬头。
李三妮越说心里越恼火:“小向,你说这弟媳都是外来的人,是我能说骂的人吗?我一个姑姐回了娘家,就得多干活少说话,别招人嫌弃是不是。
但我家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气人了呀,家里两个有工作的男人赚着钱,我爹娘也都还在大队里赚着公分,按理说日子真的挺好过的,起码得比我和马卫国好过,但他们就是生生的被大弟媳搬的穷到快揭不开锅了。
本来我家名声在村里多好呀,如今也因为二弟媳……真是臭了门风了。我不能说骂弟媳,还不能骂骂自己这两个不争气的弟弟吗?”
李三妮越说越委屈,都抹上眼泪了。
向晚忙从口袋里掏出了手帕递了过去。
李三妮擦干净眼泪,继续道:“我私下里跟我大弟说,你既然知道你媳妇有什么东西,都往娘家送,那你就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家里缺了什么,你买回来,每个月给她点零用钱,咱们不委屈媳妇,但也不能因为媳妇娘家,就让自家日子过不下去不是,自己可以苦点,但不能委屈了孩子呀。
我转头又跟小弟说,你这媳妇我找人查过她的过往,她婚前就不算是什么正经姑娘,之前我跟你姐夫回娘家的时候,她还对你姐夫动手动脚的,你姐夫回来就跟我说了她的不好,还被我数落了一通。
你姐夫以前最爱往咱家跑了,什么活都给干,也就是你结婚这小半年,他才不愿意来了,你没想过是因为什么吗?
你姐夫知道避嫌,但你觉得村里这些男人也能知道避嫌吗?人家是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
昨天还有人跟我说,她前几天看到你媳妇跟咱村那谁钻了草垛,出来的时候还在提裤子。有些事,咱没有亲眼看到,就不能说人家是不是真的出了轨,但这种事情一旦传开,别人只会看咱们笑话。
这种女人,漂亮归漂亮,但你性格端正老实,你守不住她,既然是守不住的人,不如早点放了手,让她去过她想要的日子,你也好能重新抬头做人。”
李三妮委屈坏了,声音愈发哽咽:“小向你猜怎么着,那两个蠢东西,转头回家就跟他们媳妇说了我说的话,老二媳妇一听就炸了锅,出来就戳着我脊梁骨,骂我一个大姑姐回家管闲事当搅家精。
我真是……气都气死了,我是想管闲事吗?他们的工作,都是我家老马给安排的呀,我是老李家的闺女,我不也是真心想让他们好嘛。
他们倒是争点气,要么把家管好,要么把自己媳妇守好,别让我爹娘老来老去攒了一辈子的口碑,最后都被败光了呀。
老二媳妇一骂我,老大媳妇就也跟出来了,说我自己都往娘家送东西,凭什么不让她管娘家。
我是觉得,女人管娘家没问题,但你得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顾好自己的小家之余,才能多帮衬就多帮衬对不对。
我俩弟媳骂我,我那两个从小被我带起来的好弟弟呀,竟然没一个出来说话的,我气的隔着门框把他们好一顿骂后,提着包就回来了。”
李三妮真是委屈坏了:“这娘家的事情,我以后不管了,他们就是被搬空了,出去要饭,我也不会施舍给他们一粒米,他们就是被人戳烂了脊梁骨,说娶了个烂货回家,我也跟在旁边看热闹去,气死我了。”
向晚抬手,轻轻拍抚着李三妮的后背,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这事换谁,谁都生气。
李嫂子作为姑姐,已经算是挺有分寸了,逢年过节,回去送东西,帮干活,帮出力,力所能及的为娘家做点贡献。
哪能想到,家里其实已经烂根了。
李三妮哭了好一会,叹了口气:“可是你说,我那可怜的爹娘做错什么了呀,这老两口可真是做了一辈子的老实人呀,怎么还能遇到这种事呢,俩儿媳,怎么就能没一个顾家的呢。”
向晚见李三妮真是一脸头疼的样子,想了想道:“李嫂子,其实我以前住的大院里,也有这种养了三个儿子,娶了三个儿媳回来,都不太好的人家,你猜人家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