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大秦各郡的郡试,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与暗藏的紧张氛围中,正式拉开帷幕。
考场内外,戒备森严。
卫尉府的甲士与地方郡兵交错巡逻,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动静。
而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酒肆的伙计、路边的摊贩,甚至墙角打盹的野狗旁偶尔经过的更夫,都有可能是罗网的眼睛,悄无声息地注视着一切。
开考的钟声敲响,学子们埋头奋笔疾书。
上党郡考场内,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公子,趁着监考官转身的间隙,迅速从袖中抖落一粒米粒大小的蜡丸,正欲用指甲捻开,旁边一个埋头作答的考生突然重重咳嗽一声,那公子手一抖,蜡丸滚落在地。
他心头一慌,刚想弯腰去捡,两名身着便服,却目光锐利的汉子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一人按住他的肩膀,另一人则迅速捡起了地上的蜡丸。
“这位公子,随我等走一趟吧。”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几乎同时,在河东郡的考场,一名负责传递茶水的书吏,在经过某位世家子弟座位时,手指不经意地在桌案上敲击了三下。
那子弟会意,正准备在试卷某个特定位置做下标记,一只大手猛地抓住了他的手腕,力道之大,险些将他骨头捏碎。
“考场舞弊,拿下!”一声低喝,几名潜伏的卫尉府士兵一拥而上,将那子弟和书吏一并拖拽出去,留下一片惊愕的目光。
类似的一幕,在各郡考场接连上演。
有试图用眼神传递暗号的,有在茅厕中交换纸条的,甚至还有人妄图买通巡逻的士兵,结果无一例外,都被罗网的密探和卫尉府的甲士当场抓获,雷厉风行,不留半点情面。
考场之内暗流汹涌,考场之外也同样不平静。
在从南阳郡押送试卷和考生名册前往郡守府的必经之路上,一支由郡兵护送的队伍,突然遭遇了一伙手持利刃、蒙着面巾的“盗匪”。
“留下东西,饶尔等不死!”为首的盗匪声音嘶哑,眼中凶光毕露。
押送的郡兵们故作慌乱,节节败退。
眼看那些“盗匪”就要冲到装载试卷的马车前,道路两旁的密林中,突然箭如雨下!
“噗!噗!噗!”
利箭穿透血肉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些所谓的“盗匪”还未反应过来,便已倒下一大片。
紧接着,章邯亲率一队卫尉府精锐,如猛虎下山般从林中杀出。
“一个不留!”章邯的声音冰冷,手中长剑挥舞,寒光闪烁。
这哪里是什么盗匪,分明就是世家豢养的死士和买通的地方豪强,妄图抢夺试卷,制造混乱。
可惜,他们的算盘打错了。
将闾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此一招,章邯的伏兵,等候多时了。
一场短暂而血腥的剿杀之后,山道上除了浓重的血腥味和遍地尸首,再无一个活口。
章邯面无表情地擦拭着剑锋上的血迹,对着身后一名罗网密探点了点头。
而在各郡负责阅卷的官署之内,同样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东海郡,深夜的阅卷房内灯火通明。
一位年过半百,平日里以清廉著称的老吏,趁着无人注意,悄悄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试卷,试图与桌案上的一份寒门学子的答卷进行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