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认真地往面皮里塞着想象中的“话”,有的甚至偷偷咬一口馅料尝味道。一个小女孩笑着说:“我放的是彩虹糖,妈妈说她最喜欢甜的。”
当晚,他们把饺子下锅。当第一缕蒸汽升起时,井水忽然泛起强烈共鸣,紫光交织成网,笼罩整个院子。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全球所有正在使用AI心灶模拟器的用户,设备全部失灵。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强制播放的影像:
画面中,阿阮坐在一口土灶前,慢悠悠地说:
>“机器可以模仿味道,但骗不了心跳。
>真正的思念,是要出汗的。
>要切到手,要烧焦锅,要等很久才能吃到嘴。
>因为爱本来就很笨,很慢,很费时间。
>别偷懒,孩子们。
>去厨房,亲自做一顿饭吧。”
视频结束后,全球共有八百二十三万用户卸载了APP,转而在社交平台发起#真火挑战#:连续七天亲手做饭,并上传过程视频。许多人第一次发现自己母亲当年的动作有多辛苦,第一次意识到父亲沉默背后的温柔。
冬天来临前,火星基地传来最新进展:心焰花已在五个生活区成功移植,形成了小型“思念生态圈”。宇航员们开始轮流值班,在太空厨房复刻地球菜肴。每当一道菜完成,地面控制中心就会收到来自家属的语音反馈??哪怕相隔两亿公里,情感共振依然清晰可辨。
最感人的一次,是一位母亲梦见儿子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阳春面,轻声说:“妈,这里的水也能煮出家的味道了。”
而在地球另一端,南极科考站的研究员们意外发现,冰层深处埋藏着大量未知晶体结构,经鉴定为远古时期的紫晶遗迹,年龄超过十万年。更惊人的是,这些晶体内部封存着极其微弱的声波信号,经还原后,竟是数千年前古人围炉夜话的片段:
>“今年的腊八粥要多放红豆。”
>“孩子怕冷,记得加姜。”
>“等明年收了麦子,再酿一坛米酒。”
考古学家震惊不已:“这意味着……心灶现象并非现代产物,而是人类文明深处早已存在的本能?”
新掌柜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坐在忆木下看书。她抬头望着星空,喃喃道:“也许,从第一个母亲为孩子煮饭开始,地球就已经在学习如何记住爱。”
新年除夕夜,归味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来自五大洲的三百多名志愿者齐聚一堂,每人带来一道承载家族记忆的菜肴。厨房灯火通明,锅碗瓢盆交响成诗。井水静静流淌,紫光温柔环绕,仿佛也在等待这一刻。
午夜钟声敲响时,所有人停下动作,齐声喊出一句话:
“我想你了!”
刹那间,整颗星球亮了起来。
从北极到赤道,从高原到深海,一万两千四百三十一口紫晶井同时喷涌光芒,如同大地睁开亿万只眼睛。卫星图像显示,这些光点连成网络,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图案??那是一双手,捧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而在火星基地,心焰花集体盛开,数据流汇聚成一句话,通过深空通信系统传回地球:
>【收到。我们也想你们了。】
新掌柜站在门口,望着漫天星光与人间灯火交融的景象,轻轻叹了口气。
她回到厨房,取出一张干净的纸,写下今天的日记:
>“阿阮,今天没有人哭。大家都笑着吃饭,说着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的名字。
>原来最长的告别,不是永别,而是把他们的味道,变成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这世上没有奇迹,只有不肯放手的普通人,用一碗饭,对抗着遗忘的洪流。
>而我,依旧是个傻厨子。
>只是现在,我不再一个人搅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