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林子涵拍案而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狱卒在手,我们便有了翻盘的筹码。”
他当即下令:“立刻审问狱卒,务必查明裴炎旧案的真相。”
不久后,狱卒被带到大帐,林子涵亲自审问。
“你为何会被劫走?”林子涵沉声问道。
狱卒满脸惊恐,颤抖着道:“属下……属下那日值夜,突然有人闯入牢中,逼我交出裴炎的密信。”
“密信?”林子涵眼神一凝,“裴炎留下的密信?”
狱卒点头:“是……是。那密信藏在牢中密格之中,只有属下一人知晓。那人逼我取出,我……我只能照做。”
“密信现在何处?”林子涵追问。
狱卒低声道:“已被兵部密探带走,属下不知去向。”
林子涵眉头紧锁:“你可还记得密信内容?”
狱卒思索片刻,缓缓道:“密信中提及兵部曾密谋改制归义军,并计划以归义军叛乱为由,吞并其军权。此外,还提及兵部与吐蕃有暗中往来,意图借吐蕃之力,削弱归义军。”
林子涵闻言,脸色骤变。
“果然如此。”他喃喃道。
若此信内容属实,那么兵部不仅意图吞并归义军,还可能与吐蕃勾结,背叛朝廷。
这不仅是一场权力之争,更是一场关乎边疆安危的阴谋。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林子涵沉声道,“将此事公之于众,让天下人知晓真相。”
他当即修书一封,命人火速送往洛阳,交予杜文远,并附上狱卒的口供,以及裴炎密信的部分内容。
“廷议将至,归义军的命运,将在此一役中定夺。”林子涵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而长安城内,兵部尚书裴炎的旧部已察觉密信泄露,正紧急商议对策。
“林子涵竟然拿到了狱卒!”一名官员惊怒交加,“若他将密信内容公之于众,我们必遭大祸!”
另一名官员沉声道:“必须阻止廷议,否则我们无法掌控局面。”
“如何阻止?”有人问道。
“只有一个办法。”那官员缓缓道,“在廷议之前,先发制人,弹劾林子涵,指其勾结吐蕃,意图谋反。如此一来,朝廷便会先处置林子涵,归义军也将陷入混乱。”
“此计可行。”一名老臣点头,“但必须有人上奏,且证据确凿。”
“证据?”那官员冷笑,“我们可以伪造。”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归义军,已无退路。
唯有迎风而上,方能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