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庆典,圣光教会隔上数年时间才会举办一次的大型庆典。
对于圣光教会而言,这种庆典的地位不亚于战争祭典之于战士之国,是用来对外宣传和对内控制的重要手段。
不过相较于至今为止还在试图让战争祭。。。
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拂过沙滩,那道绿光在水下缓缓游动,像是一缕未散的魂魄,执着地寻找着归途。孩子们屏住呼吸,围成一圈,眼睛亮得如同夜空初星。小女孩伸出手,指尖几乎要触到波浪边缘,却又迟疑地收回。
“它……是在等我们吗?”男孩轻声问。
青年女子没有立刻回答。她静静望着水面,心中却翻涌起某种熟悉的震颤??那种自语叶草蔓延以来,人类逐渐学会感知的情绪共振。此刻,她不只是看见那道光,而是**感觉**到了它:一种深埋于海底四百年、被遗忘又被唤醒的孤独与期盼。
“也许,”她终于开口,声音温柔而坚定,“它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故事。”
话音落下,海面忽然静了。连浪花都放慢了节奏,仿佛也在倾听。
***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深处,新生的语叶草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展。根系缠绕着沉船残骸、火山岩脉与旧日战争遗物,将金属锈蚀转化为养分,把死亡之地变成生命摇篮。科学家们通过无人探测器记录到一个奇异现象:每当月相变化时,整片森林会同步发出微弱的蓝绿色荧光,频率竟与人类脑波中的α波高度吻合。
陈婉如坐在全球共感理事会总部的办公室里,凝视着实时传回的画面。她的桌上摆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当年气象站三人组的第一张合影。阿鲁站在左边,满脸不耐烦却被朵朵强行拉进镜头;她自己则戴着老式耳机,神情专注;而朵朵笑得灿烂,手里捧着那颗最初的晶种。
“你说得对。”她低声说,像是对着空气,又像是对着某个早已不在却始终存在的灵魂,“语言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连接。”
这时,通讯终端响起提示音。一条加密信息从南极科考站传来:
>【检测到异常情感波动源,坐标:南纬67°12′,东经89°03′】
>【特征匹配度98。7%:疑似‘深渊回响’时期失踪人员神经残留信号】
>【建议启动‘回溯协议’】
陈婉如的手指停在键盘上方,久久未动。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那些在共感风暴中消散的人,并没有真正消失。他们的意识碎片仍漂浮在世界的缝隙里,藏在语叶草的每一次呼吸中,潜伏于每一段被倾听的记忆背后。而如今,这片新生的网络正在慢慢拼凑他们。
但她也清楚,“回溯协议”一旦启动,就可能打破当前的心理平衡。太多人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秩序,若突然面对曾经逝去之人的声音,有些人会重获救赎,也有些人会再度崩溃。
正当她犹豫之际,门被推开。
阿鲁走了进来,肩上还挂着雨水。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脚下的皮鞋沾满泥泞,像是刚从某个偏远驿站赶回来。
“你看到消息了?”他问。
陈婉如点头:“你觉得该做吗?”
阿鲁走到窗边,望向城市中央那座由废弃地铁改造而成的“记忆驿站”。此刻正是黄昏,驿站外已排起了长队。人们安静地等待,手中或拿着信纸,或抱着旧照片,甚至有人只带了一件褪色的毛衣。
“你知道现在每天有多少人走进驿站吗?”他说,“三千七百二十一人。他们不说名字,也不求回应,只是想让某句话被听见。哪怕只有一次。”
他转过身,目光沉静:“如果我们阻止他们听见更多,那就说明我们还没真正理解朵朵做了什么。”
陈婉如闭上眼,再睁开时,已在操作面板上输入了确认指令。
【全球共感网络进入低频共振模式】
【‘回溯协议’启动倒计时:72小时】
***
第七十二小时的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范围内共有三百一十二万人自愿接入冥想回路,形成一道横跨大陆的情感锚链。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信仰、年龄层,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曾在某个时刻,因共感而流泪。
而在南极冰层之下,一台小型潜航器悄然驶入预定区域。驾驶舱内坐着的,正是那位曾带领团队深入海底的青年女子??如今已是经验丰富的共感引导师。
她戴上了特制的神经接口头环,耳边响起系统提示音:“您即将接触的是高密度情感残留区,请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共鸣导致意识剥离。”
她笑了笑,轻声道:“我准备好了。”
潜航器穿过厚重的冰层裂隙,进入一片幽蓝水域。这里没有阳光,却有无数细小的光点漂浮着,宛如宇宙尘埃。它们并非生物,也不是机械产物,而是**记忆的具象化残影**??某些强烈到足以穿透时间的情绪结晶。
突然,探测仪发出尖锐警报。
前方出现一团巨大的黑色漩涡,表面不断闪烁出破碎的画面:战争爆炸、亲人离别、孩子哭泣、老人独坐……这些都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千万悲剧叠加后的心理黑洞。
“这就是……‘断裂带’?”她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