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挟明 > 第七五六章 夜驰急马蹄(第1页)

第七五六章 夜驰急马蹄(第1页)

殿中千秋过,先帝崩而新帝初立,定稳基调。

待行殿外跨广场,踏青砖,来近阁臣班房前角门。

这时节,丧门星携队述命而至,堪堪念口城中急情,长庭燥不耐,忧心忡忡,力劝萧郎解救家眷事为先。

。。。

南京明孝陵地宫深处,石室幽暗,唯有李延年手中铜灯摇曳出一圈昏黄光晕。那八字墨迹尚未干透,已似有风自碑面悄然流转,吹得衣角微动。守陵官低头不敢多看,只觉胸中忽生一股温热,仿佛久闭的心窍被什么轻轻叩开。

李延年收笔入袖,默然转身。脚步踏在青石阶上,声轻如叶落,却每一步都像敲在地脉之上。走出地宫时,天光初露,薄雾弥漫松林,远处钟声隐隐传来??是金陵城外栖霞寺的晨钟,今日恰好撞响第九下。

他驻足片刻,忽然道:“此钟偏了三分。”

随行工正乐坊执事一惊,忙翻查记录:“回大人,昨夜钦天监校准过时辰,分秒无差。”

“不是时辰。”李延年摇头,“是音律。第七槌落下时,钟体共振频率偏低,像是……被人动过芯。”

众人面面相觑。那口栖霞古钟铸于洪武年间,素为江南正音象征,怎会轻易遭人篡改?但李延年既出此言,谁也不敢怠慢。当日午时,工正音律司便派员前往栖霞寺拆钟查验。结果令人骇然:钟腹内壁竟嵌有一圈细若发丝的黑金丝线,交织成网,形如蛛巢。取下检测,其材质与腾冲废墟所出编钟碎片同源,皆含微量“声引矿”??一种可蓄积逆乐残响的稀有金属。

消息密报至监察院,赵文藻阅毕久久不语,终提朱笔批曰:“井未合,而根已蔓。非止礼曹余党,恐有新枝自腐中生。”

与此同时,北方边镇陆续传来异象。大同、宣府两地百姓夜间常闻地下鸣响,如琴瑟低吟,又似万人齐哭。牧民称牛羊无故躁动,连军中战马亦频频惊厥。巡按使奏章附带录音竹筒一只,内藏以水银镜面刻录之声波图纹。李延年亲自解读,发现波形竟与《韶乐》第三章“凤鸣岐山”高度相似,唯节奏倒置,音高扭曲,正是“逆奏”之征。

更蹊跷者,这些声音并非人为演奏,而是从地底自然浮现,且随月相变化而强弱不定。有老匠人推测:“莫非当年礼曹所设‘龙骨阵’并未彻底毁去?如今借天地气运流转,自行复苏?”

李延年不信鬼神,却不得不信数据。他调阅三十年来全国地震、磁偏、潮汐与音律异常记录,绘制出一幅“地音联动图”。图中赫然显现一条贯穿南北的隐秘脉络:起自云南腾冲火药库旧址,经湖南衡山、江西庐山、安徽九华,直抵南京明孝陵,再向北延伸,终点竟是紫禁城太庙地基之下!

这哪里是偶然?

分明是一条精心布置的“声脉”,如同人体经络,将八祭之地串联一体,只待第九点激活,便可引发全局共振。

他连夜上书皇帝,请暂停一切大型祭祀活动,并建议立即启动“继明计划”第二阶段:在全国要害之处设立十二座“定音塔”,以《考工记》所载“钧天柱”为原型,内置黄钟标准器与反向共鸣装置,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正音网络,主动压制潜在邪声。

朱允熙览奏沉吟良久,终准其所请,但加一句批语:“塔可建,然须择吉日动土,以免扰民生疑。”

李延年苦笑。他知道,皇帝虽信任工正,却仍忌惮“动摇国本”四字。民间若知朝廷因一段乐曲而大兴土木,必起流言。更何况,那些隐藏在礼乐体系内部的敌人,早已渗透多年,岂会坐视他们布网?

果然,三日后,工正档案总馆突遭火灾。火势不大,烧毁的也非核心卷宗,偏偏精准焚尽了“继明计划”的选址图纸与工匠名册。幸而李延年早有备份,藏于大理讲习所地下铁柜之中,方免全盘覆没。

但他也由此确认:敌手不仅在外,更在朝堂之内。

是谁能在监察院眼皮底下精准纵火?又是谁能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知晓如此机密?

他开始秘密排查身边亲信。逐一比对近年出入南衙别院的人员记录、膳食采买清单、甚至炭灰成分,终于在一名负责誊抄文书的老吏身上发现破绽??此人每日所用墨锭,皆由城西一家名为“清音斋”的小铺供应。而该铺掌柜,正是十五年前被革职的前礼曹乐正俞子昭之侄。

顺藤摸瓜,竟牵出一个潜伏极深的组织,自称“归礼会”。他们并不公开反对工正新政,反而积极支持教育普及、工籍登记等举措,甚至有多人通过考核进入地方乐坊任职。但他们所做的,是在每一次教学、每一场演奏中,悄悄植入一丝偏差:教童子识谱时故意错标半音,修缮乐器时微调共鸣腔长度,乃至在节庆乐舞中加入看似无害的节奏变奏。

这些改动单独存在毫无威胁,但十年积累下来,已在全国形成一片“听觉温床”。许多人不知不觉习惯了那种略带压抑的旋律,反倒觉得《韶乐》原版太过明亮刺耳,称之为“不合古意”。

这才是最可怕的颠覆??不是用暴力推翻制度,而是让人民自己厌弃光明。

李延年决定反击。他不再试图逐个清除,而是要制造一场“正音风暴”。

他召集十二省最杰出的年轻乐师,在昆明讲习所封闭集训百日,亲自传授《乐记》真义与反制技法。这批人被称为“鸣铎者”,每人配备一枚特制铜牌,内藏微型测音仪,能实时感知周围声场波动。结业之日,他们带着“继明钟”复制品奔赴各地,以巡演之名,行净化之实。

第一站便是苏州。

江南素为礼乐重镇,也是“归礼会”势力最盛之地。当地官府每年举办“春和雅集”,号称汇聚天下名曲。今年主办方特意邀请一位神秘琴师,名唤“寒潭子”,据传其琴艺得自明代遗老亲授,奏《广陵散》时能使百花凋零,闻者无不落泪。

李延年料定这是陷阱,派两名“鸣铎者”混入乐班。果然,当寒潭子抚琴开场,第一声尚属正常,但随着曲调推进,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一种奇异的低频振动。现场观众起初只是微微恍惚,继而有人流泪,有人颤抖,更有孩童尖叫着抱住耳朵蹲下。

就在混乱将起之际,角落里一声笛响划破长空。

那是《黄钟正调》的起始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