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忆,不需要语言传递。
它们藏在节奏里,藏在心跳中,藏在人类共有的生物本能深处。
只要有人愿意敲响第一声鼓,
就会有人听见,就会有人回应,
就会有人继续传下去。
---
乌拉尔山脉南麓。
陈志明坐在石碑旁,裹着一件旧军大衣,手里捧着一杯热茶。雪已停,阳光洒在山谷,映得残雪泛出淡金色。石墙上那些名字早已消失,只剩下浅浅刻痕,像岁月留下的皱纹。
他胸前的星核徽章安静地躺着,光芒内敛,却始终温热。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其中一片打着旋儿落在他膝上,叶脉间竟凝结出细小的红色冰晶,形状赫然是一只蝴蝶。
他笑了。
他知道,那是问候。
他轻轻吹了口气,叶片随风而去。然后他站起身,拍掉身上的雪,背起行囊。
“走了。”他对石碑说,也对空气说,“该去看看这个世界了。”
他迈步向前,脚步稳健。身后,积雪覆盖的石碑缝隙中,钻出一株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舒展叶片,顶端还托着一颗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
AI监测卫星捕捉到了这一幕,并自动标注:
>**植物异常生长事件。物种未知。DNA序列含人类线粒体片段与星核矿物共生结构。建议列为一级观察对象。**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新京都的科学家们注意到,自那天起,全球各地开始出现类似现象: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仙人掌夜间发出柔光;
喜马拉雅冰川裂缝中长出蓝色苔藓,分泌物可净化水源;
亚马逊雨林某棵巨树年轮显示,其内部记录了过去五十年所有途经者的梦境片段……
这些植物不属任何已知分类。
它们共享一个特征:
每当有人类在其附近表达深切哀思或无私善意时,便会加速生长,并释放微量芬多精类物质,能显著缓解焦虑与抑郁。
艾琳给它们起了个名字:
**忆生体(Memorivora)**。
意为“以记忆为食的生命”。
---
一个月后,南极科考站。
中国籍研究员林婉在冰层钻探作业中,意外发现一层奇特的远古沉积物。样本分析显示,其中含有大量碳基微粒,排列方式酷似DNA双螺旋,但编码的并非生物基因,而是一段音频文件。
经过七十二小时解码,播放结果震惊全场:
那是《小星星》的钢琴版,演奏者技巧生涩,中途多次停顿纠错,背景里还能听见孩童的笑声和一句模糊的中文:“妈妈,我学会啦!”
林婉浑身发抖。
因为她认得那个声音??是她自己。
三十年前,五岁的她在老家客厅练琴,母亲坐在旁边织毛衣,笑着鼓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