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今后会一直卷个好几十年。
……
而就在三星电子这边在关注岭南半导体的情况的时候,台积电那边也同样注意到了这家新成立的半导体企业。
“张总,根据我们打听到的消息,岭南半导体走的道路跟许多企业都不一样。”
“它们一方面给自己生产芯片,另外一方面模仿我们走芯片代工的道路。”
“我听说他们的晶圆厂和芯片厂明年下半年就量产了,只是比我们晚几个月而已。”
“到时候它们的代工业务很可能会跟我们有竞争关系。”
曾凡尘作为张中某的得力助手,一起创建了台积电。
作为宝岛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之一,台积电凝聚了太多人的期待。
如今看到竞争对手出现,曾凡尘自然是有点紧张。
“这么快就有芯片企业跟我们一样走代工路线了?”
张中某虽然今年才带人成立台积电,但他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老人了。
1949年,18岁的他考入哈佛大学,成为全校1000多名新生中唯一的华夏人。
在哈佛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并于1954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55年,他加入希凡尼亚公司,由此进入半导体行业。
1958年,他加入德州仪器公司,成为德州仪器历史上第一个华夏员工。
在德州仪器,他历任多个职位,包括锗晶体管部总经理、硅晶体管部总经理、集成电路部总经理等,并参与了德州仪器的发展壮大过程。
1965年,他升任集成电路部门总经理。
到1972年,他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
熟悉欧美企业的人都知道,这绝对是华人在职场发展上的天花板了。
甚至他已经是最早一批达到天花板级别的华人了。
1985年,他终于离开德州仪器,很快就有了台积电。
他创建的芯片代工模式,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对半导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那么快就看到有企业跟着自己走代工路线,他的心情绝对是非常复杂的。
“是的,不过岭南半导体不是完全走的代工路线,而是两条路走路。”
曾凡尘这么一说,张中某立马说道:“对方这种模式,在客户那边肯定会有一些顾虑的。”
“谁也不知道岭南半导体会不会学习了人家的芯片设计技术之后,转身就用在自己研发的芯片上面。”
“一开始就走既要又要的模式,太贪心了。”
本来还很担心跟风成立的芯片代工厂会打乱台积电的布局,现在听了曾凡尘的汇报,他倒是不担心了。
现在美利坚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代工业务肯定也是最适合找美利坚的芯片企业合作。
本身台积电在德州仪器等美利坚那边的企业里面就有自己的密切关系网。
现在走代工路线,无形之中算是主动的成为了美利坚芯片产业的一个环节。
到时候获得订单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甚至利用自己的关系,张中某已经邀请英特尔和德州仪器的人员来台积电展开工厂认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