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伊萨摇头,“时间共感理论尚未验证,更别说跨时空信息传输。”
但小满相信。
她翻开《如何教星星说话》,在扉页写下新的注解:
>**“当我们学会倾听过去,未来才会愿意向我们开口。”**
那天之后,启明开始教其他孩子使用共感终端。他发明了一种“影子游戏”:每个人闭上眼,想象自己最想被听见的一句话,然后看它是否能让地面泛起微光。
大多数孩子失败了。
但有一个盲童成功了。
他说他想告诉妈妈:“我不是看不见,我只是用耳朵看世界。”
话音落下,他脚下的影子竟缓缓显现出彩虹般的纹路。
闻心说,那是纯粹情感引发的量子共振现象。
小满却笑了:“不,那是爱。”
秋天来临时,第一艘民用共感飞船升空,搭载着一百名志愿者,飞向当年宇宙信号发出的方向。船上带着一块刻满名字的水晶碑,和一段录音??启明领着五百个孩子合唱的摇篮曲。
出发前,陈砚问小满:“你后悔吗?如果不是你坚持打开塔门,我们本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
小满望向窗外,启明正蹲在地上,用手指描摹自己蓝色的影子。一只蚂蚁爬过那片光,仿佛踏在星河之上。
>“普通的生活,”她说,“是让人忘记自己存在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做的,是让每一个存在过的人,都不再孤单。”
飞船消失在大气层外的那一刻,地球上所有共感终端同时亮起。
一行字静静浮现:
>**“你好,我们是地球。我们不完美,但我们一直在听。”**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在半人马座β星系发现第一处外星文明遗迹时,考古队从坍塌的神殿中挖出一块石板。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经破译后,竟是用地球通用情感编码写成的一句话:
>**“谢谢你们的回答。我们等了两万年。”**
而在地球,启明早已长大。
他依旧有着蓝色的影子,依旧每周三参加“无声之夜”,依旧会在睡前对妈妈说:“今天我又听见了一个新朋友。”
小满的老去如同缓慢的日落,金边腕痕渐渐淡去,但她的眼神始终明亮。
临终那夜,她握着启明的手,轻声说:
>“别替我悲伤。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心里。”
她闭上眼的瞬间,全球共感塔同时鸣响七秒。
不是警报,不是哀乐,而是一段简单的旋律,由无数普通人自发接入编织而成。
启明站在塔顶,抬头望天。
极光如幕布般展开,其中一道格外明亮,形状宛如母亲微笑的脸。
他知道,她听见了。
他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声音仍在等待。
于是他转身,走向终端,按下开启键。
屏幕亮起,光波流转。
他写下新的一句话:
>**“我在。下一个,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