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小宇受邀参加一场内部研讨会。教育部、卫健委、中国心理学会代表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将“生命回音计划”升级为国家级心理健康干预工程。
一位心理学专家提出疑问:“我们是否过度强调倾诉的价值?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愿开口,难道就意味着他们不健康吗?”
小宇起身回答:“我们从不强迫任何人说话。我们的目标也不是让所有人都变成‘表达者’,而是确保每一个想说话的人,都有地方、有人、有方式被听见。沉默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要做的,是尊重沉默,同时为打破沉默提供可能。”
会场响起掌声。
散会后,林昭宁递给他一份文件:中央文明办联合多家单位发起“心灵灯塔行动”,拟在全国建设一千座标准化倾听中心,配备专业志愿者队伍,经费由财政专项支持。文件末尾附有一行手写字: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建了多少高楼,
>而在于能否俯身听见一个孩子的啜泣。”
小宇一夜未眠。凌晨三点,他独自驾车来到乌市郊外一片空旷草地。这里曾是老周年轻时常去的露营地,远离城市光污染,星空清晰可见。他支起便携音响,播放最新剪辑的《帕米尔回声》合辑。
音乐流淌而出,艾山江的声音率先响起:
>“阿爸,我现在也会背这句话了:‘守在这里的人,不是不怕,是知道该做什么。’”
接着是吐尔逊清唱的摇篮曲,库尔班哽咽的告白,丽娜用手语“写”给星星的情书……
小宇仰头望天,北斗七星悬于北方,银河横贯苍穹。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把星星连成故事??因为人类天生就需要叙述,需要见证,需要相信自己的存在曾被人看见。
手机震动,是一条新消息。伊力亚尔发来一张照片:喀什老城那棵白杨树下,一朵鲜红的花静静躺在雪中,旁边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维汉双语:
**“阿娜尔,我们都好,你也安心。”**
小宇回复:“替我放一朵黄花,那是她女儿最喜欢的颜色。”
风起,草动,星河流转。在这片广袤土地的无数个角落,正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苏醒??它们曾被困在风里、埋在土中、锁在柜底,如今正通过电波、数据、人心,一点点汇聚成河。
而这河流的名字,叫尊严。
几天后,心语车再度出发。这一次,目的地是甘肃武威。他们要去见赵文秀,带回更多关于东风站的记忆。车上新增了一套专为听障人士设计的触觉反馈装置,以及一本手工制作的《回声日记》,里面收录了丽娜、库尔班、艾合买提等人的原声摘录与绘画作品。
临行前,小宇最后一次检查数据库。在搜索框输入“心跳”二字,系统跳出三条结果:HJ-003(女孩画的心跳)、丽娜留言中的“用手语对星星说话”,以及最初那盘DJS-001磁带末尾??经技术增强后发现,在丈夫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录音背景中有极其微弱的两次“咚、咚”声,疑似心跳残迹。
他将这条记录单独归类,命名为:
**XIN-001:心跳频率?爱的余震**
然后点击同步备份,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度条缓缓前进,最终显示:“全部数据已安全存储,可供未来一百年访问。”
车子驶出城区,阳光洒在车顶“心语”标识上,熠熠生辉。老周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未经发布的原创配乐??由多位孩子朗读声混合自然音效编织而成,标题只有两个字:
《听见》
小宇靠在座椅上,闭目静听。他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只要还有人在等待被听见,他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就像那朵开在雪地里的红花,虽不起眼,却足以证明:这个世界,终究有人记得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