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余下白马探了。
这个年纪最小的高中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喂,白马小子!你能把你的线索也传看一下吗?”
大上祝善转过头,看向最为年轻的白马探。
在他看来,一个高中生又有什么遗憾或者愿望要满足呢?
更别提,这是一个警示总监的儿子。
说不定他的名头,都是那为了给他铺路的父亲,故意营造出来的……
他的声音里就带着一种微妙的激将法。
“不会那个家伙在你的信纸上,写了些对于白马总监不利的消息吧?”
白马探,以及周围的侦探纷纷因为大上祝善的话抬起头。
他没有与这个目光闪烁、心机深沉的男人多做争辩。
他只是从信纸的末尾小心地裁下一角,略一迟疑,便将那小纸条越过坐在两人之间的千间降代,递给了大上祝善。
“我默许的称赞,是不曾开口的认可。”
这句话仿佛某种古老剧本的引线,一下子点燃了大上祝善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
很好,就是这个!
他双手微颤,却竭力让自己看上去像是审慎地分析纸面内容。
现在,他知道了自己的那组密码锁的线索应该如何推导!
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所有人的剧本纸条都在互为对照。
而且,极有可能是“我”、“她”和“他”这三个代词构成的线索。
“我”,是最后那个活着的人,是“王上”;
“她”,是那位垂泪祈祷的“王妃”;
“他”,是士兵,是那个悲壮地以剑自刎之人。
而“王上胁宝逃之夭夭”才是真正活着离开的人,因此,“我”这一代词必然是由其本人在“幸存之后”亲自留下的记录!
这样一来……
“她最后的回音,是世界尽头的风声。”
“她最后的微笑,是未曾流露的伤痛。”
结合两句线索来看,自己和枪田的线索主语都是“她”,并且主题都是与“王妃”的“悲伤”有关。
“风声”象征消散的声音,是象征着飘散的哀怨。
但为何最后的“国王”要为之“称赞”呢?
因为“ODE”,也就是“ōd”。
虽然意为“颂歌”,但在英语中常指哀伤的诗或者挽歌。
三条线索最后指向的密码一定就是这个了!
“喂!”毛利小五郎有些不耐烦地开口,“你还要把那张纸条拿多久?”
大上祝善没有回应,这一切都契合得太完美了。
那一瞬间,他甚至忍不住勾起一抹微笑——
这是一个令他这个“美食侦探”胃口大开的丰盛晚宴。
甚至,他都一点不觉得自己饥肠辘辘。
他只是缓缓伸手,然后在耳边那有些不真切的阻止声音里,低头、凝视着自己面前的那枚密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