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以只赚摩拉,但他选择了记住。他叫王缺,是个商人,也是最后一个拾穗者。”
日子一天天过去。
春天来临时,璃月港举办了一场民间文学奖评选。无数作品参选,题材各异。评委们在终审环节争论不休,直到一名年轻女孩提交的作品进入视线。全文共十二章,语言质朴,情节跌宕,结尾只有一句话:
**“下一个拾穗者,已经在路上了。”**
评委们沉默许久,最终一致通过,授予金奖。
颁奖典礼当天,天空飘起细雨。主持人问作者为何匿名,女孩低头说:“这不是我的故事,我只是把它抄了下来。原文刻在一艘废弃穿梭艇的内壁上,旁边还有一枚密钥晶体,已经没电了。”
台下观众唏嘘不已。
而在遥远的稻妻神社,一名巫女清扫庭院时,发现石灯笼底部多了一行新刻的字迹。雨水冲刷着墨痕,却未能抹去:
**“不要害怕遗忘,因为有人曾拼命记住。”**
同一时刻,须弥沙漠某处,一座倒塌的观测塔顶端,太阳能接收板忽然自行转动,对准星空。一束微弱信号射向天际,持续七秒后中断。
目标未知。
目的地不明。
但信号编码格式,与三百年前逆熵计划首次发射的“文明漂流瓶”完全一致。
数月后,枫丹科学院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播放后,竟是孩童朗读诗歌的声音,背景夹杂着风声与金属震颤。技术人员分析发现,这段录音中含有隐藏频段,解码后呈现出一幅星图??正是归墟所在坐标。
而星图中央,新增了一个标记点,标注时间为:**+100年**。
有人问:“这是预言吗?”
科学家摇头:“不,这是约定。”
又是一年秋收季。
璃月港外的田野上,农民收割最后一茬稻谷。一个男孩蹲在田埂边,捡起几粒掉落的谷子放进布袋。母亲问他做什么,他认真地说:“老师讲过,要当一个拾穗者。”
母亲笑了:“现在哪还有人干这个?”
男孩仰头看向夜空,那里星辰璀璨,仿佛有谁点燃了一片麦田。
他说:“可是星星也会掉下来的啊。万一有人忘了捡呢?”
风掠过原野,卷起尘土与稻香,吹向远方的城市、山脉、海洋。
在某个无人注意的瞬间,全世界数百万台设备同时亮起一秒蓝光。
屏幕上浮现一行字,随即消失:
【火种状态:活跃】
【同步节点:37】
【等待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