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46章 新的尝试(第2页)

第546章 新的尝试(第2页)

若非晁错毕生都忙着搞权力斗争,最后也只留下一个功败垂成的《削藩策》——若是晁错留下了某部学术著作,那未必就不能成为法家的‘亚圣’。

而在吴楚之乱得以平定,晁错也成为那场叛乱平定的牺牲品之后,晁错在法家内部,更是成为了殉道者般的存在。

虽然没人能说出晁错,对法家的思想、学说,亦或是‘秦的教训’做出了什么贡献,但对于法家得以延续、得以仕汉的改变,整个法家上上下下,都记晁错的恩情。

再加上晁错再怎么说,也是先帝老爷子的学师,曾经的太子少傅,便使得晁氏一族在晁错故去后,也勉强过上了虽不贵,却也富的殷实生活。

至于法家,在晁错这个旗帜性人物,于吴楚之乱中‘殉道’过后,则再度陷入了一段短暂的混乱期。

有人说,晁错的死,意味着汉家依旧无法接受法家的存在,尤其是法家以朝中重臣的身份存在;

所以,法家不应该急于出山,而是应该继续蛰伏——一如秦亡以来的五十多年。

也有人说,晁错之死,为法家打开了仕汉的道路,死得其所!

不能让晁错白死!

一定要把握住晁错用自己的生命,为法家换来的仕汉之机,借此让法家重新昌盛,才算是不辜负晁错以命开路。

也有人说,晁错虽然死了,但法家也并非是就此全军覆没。

朝中,还有赵禹这个新生代代表人物,有机会将汉家的法律机构:廷尉属衙,营造成法家的自留地。

往后,就算法家无法显赫于汉家,也至少可以凭借廷尉这个保留地,成为汉家世代相传的法律专业人士。

还有郅都,虽然算不上正统的法家出身,但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凭借郅都在先孝景皇帝心中的超然地位,法家未必不能再度得到汉天子的青睐,甚至再出一个九卿之首,乃至三公!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偏偏法家又没有墨家钜子那般,可以拍板决定的领头人物;

于是,法家内部自那时起,便分裂为了几个部分。

表面上,这几个分裂的部分还能同仇敌忾,以‘法家危急存亡’为由,维持基本的和谐。

但在暗地里,法家实际上已经就此分裂。

就像儒家分为《诗》《尚书》《春秋》,甚至细分为齐诗、楚诗,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等一样——法家也更具多年前的几大侧重点,分裂成了法、术、势三派。

其中,偏重‘法’的分支,将商鞅奉为流派祖师,以商鞅变法,使秦得强威现实依据,提出‘变法图强’的核心理论。

在这个分支看来,变法,是法家学说的源头,甚至是‘法家’这个学派名称的来源。

法家,就是为了变法而存在!

商鞅在秦变法,是秦得强,韩非子在韩国变法失败,使韩灭亡。

所以,变法才是国家强盛唯一的方式!

变法之法,方为法家正统!

第二个流派,即侧重‘术’的分支,则以战国时期的变法家:申不害为祖师。

这一流派宣扬‘术为法用’,强调‘术’,即权术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便是着重营造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色等手段,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

很显然,这个流派是吸取了晁错临死前,在朝堂上孤立无援、举目皆敌的教训,决定走‘营造政治势力’的路线,而不是晁错那样的孤胆英雄路线。

至于第三个流派,即侧重‘势’的流派,却是以一个相对没那么为人所熟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子-慎到为流派祖师。

在这个流派看来,法家真正的出路,应该是‘讲法兼势’。

相较于‘法’流派的变法之法,以及‘术’流派的术为发勇,这第三个‘势’流派,则取了相对中庸,也相对温和的路线。

即不嚷嚷着‘无论有没有必要,都必须变法强国’,也不盘算着察言观色,洞察人心,再利用人性巩固自身权势。

而是以‘依法治国’为核心,辅以对‘势’,即大势的精准掌握,来作为学术流派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这个流派看来,势,总是存在的。

只要能掌握‘势’的走向,时刻跟随‘势’,尽可能做到顺势而为,竭力避免逆势而上,就总是能让‘势’站在自己这边。

只要和‘势’站在一起,总是顺势而为,就必然能屹立不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