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 140150(第4页)

140150(第4页)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说:“可问题是群英自己不愿意出国,她热爱她现在的工作,也不想远离亲人朋友到陌生的国家重新开始。”

nbsp;nbsp;nbsp;nbsp;黄桂枝无奈地说:“那也不能离婚呀,可以让小钟先出国,他以后还有可能回来的。”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戳破她的幻想:“黄阿姨,出国的没有几个愿意回来的,与其吊着群英,倒不如痛快地离了。”

nbsp;nbsp;nbsp;nbsp;“可是,群英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过呀?她在首都,我们在青阳,她身边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要是有点什么事,我们只能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上。”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考虑半晌,劝道:“黄阿姨,我是这么想的,其实就算是离婚,情况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坏。群英有正式的工作,而且收入不低。钟家在首都有房子,我建议群英要房子。你跟李叔也退休了,干脆去首都帮着她带孩子,正好也能与女儿团聚。至于女婿,以前你们也没有女婿,现在没了就没了,还多了一个孙女,以后孩子就跟群英的姓,姓李,顺李成章,你听听多好。至于别人的议论什么的,你放心吧,以后离婚的人会越来越多的,首都那边更多,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只要你们自己不在意,根本就没事儿。现在群英是最需要心理支撑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无条件地站在她这边呀。”

nbsp;nbsp;nbsp;nbsp;黄桂枝那边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当中。

nbsp;nbsp;nbsp;nbsp;她本来是想让宋知南劝李群英不要离婚的,现在被她这么一说,她竟然觉得女儿离了婚也没啥。这都叫什么事儿呀。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劝完黄阿姨后就回寝室睡觉了。第二天,跟往常一样上课吃饭写稿。

nbsp;nbsp;nbsp;nbsp;过了两天,李群英的电话也打过来了。

nbsp;nbsp;nbsp;nbsp;她的笑声仍跟以前一样爽朗:“南姐,不愧是你,我妈就得你这样的人去劝。她竟然不坚决反对我离婚了,还主动问我要不要过来帮我带孩子。这可解决了我的一大后顾之忧啊。”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担忧地问:“你现在情况如何?你跟钟家有没有撕起来?我可以随时过去提供支持。”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笑道:“没什么可撕的,我们是和平谈判。钟家还算大方,把房子留给了我,家里的钱也留一大半给我,以后等他们在那边安顿好了,会每月给成章寄生活费,等孩子再大点,我可以带着孩子去探亲,他们有空也会回国探视。如果我爸妈真的愿意过来帮我带孩子,我最后的担忧也没了。”

nbsp;nbsp;nbsp;nbsp;聊完私事,李群英丝滑地转移话题:“宋老师,你的这个长篇一定要投给我们家,我说服我们总编,开通了一个《燕京文艺》长篇专刊,为了你开专刊,你就说有没有诚意吧?”

nbsp;nbsp;nbsp;nbsp;第142章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说为宋知南开辟专号那是说好听话,更大的可能是杂志社嗅到了新时代的商机。

nbsp;nbsp;nbsp;nbsp;此时,整个龙国处在文化大饥渴当中,对精神食粮的需要十分旺盛。他们开设长篇专刊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当然,这也方便了宋知南。

nbsp;nbsp;nbsp;nbsp;她的《唐厂长改革记》就发表在了《燕京文学》长篇专号上。李群英的女儿李成章也成了杂志社年纪最小的编外人员,人称催稿小能手。

nbsp;nbsp;nbsp;nbsp;据说主编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女儿取个小名叫催稿呢。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的稿子顺利刊登以后,李群英在寄样刊时,顺便寄了一张李成章的照片,并在信中写道:“大家都说孩子集合了我们两家人的优点,我只能说这孩子在娘胎里就很努力,她长成这样也是尽力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一看照片,不禁点头赞同,这孩子长得这么可爱,确实是竭尽全力了。

nbsp;nbsp;nbsp;nbsp;《唐厂长改革记》正好赶上改革文学的风潮,影响很大,杂志连载结束后,就有出版社上门要出单行本,首印10万册,书一上市,就被读者一抢而光。

nbsp;nbsp;nbsp;nbsp;第二版再印15万册,依旧不愁卖。后面还有可能要印第三版。因为是改革文学,不光是文化圈和普通读者看,有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组团来买,就想从中得到点启发。

nbsp;nbsp;nbsp;nbsp;因为了宋知南这个招牌,其他作者纷纷向《燕京文艺》投稿。

nbsp;nbsp;nbsp;nbsp;杂志社靠着这波东风,名气大涨,在首都杂志圈总算有了一席之地。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荣升为主编。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升职那天,钟山和他母亲的签证也顺利办下来了。他和李群英按之前商量好的去办理离婚手续。

nbsp;nbsp;nbsp;nbsp;办完手续,李群英给宋知南打了个电话,百感交集地说道:“我今天升了职,但也失去了丈夫。这一得一失真是让人感慨呀。”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安慰道:“你应该说,你升了职,同时又重获了自由,这是双喜临门,你得庆祝一下,去吃顿好吃的。”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笑道:“你说得对,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这格局跟你比,到底还是差那么一丢丢。”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只差一丢丢而已,你就是全国第二,已经遥遥领先于他人了。”

nbsp;nbsp;nbsp;nbsp;“哈哈哈。”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畅快地笑了,胸中的那一点郁气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nbsp;nbsp;nbsp;nbsp;说完私事,李群英接着问道:“宋大作家,问你个正事,你的毕业去向想好了没有?是留校进机关?还是进文联和杂志社?”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想了想:“我想当自由作家,不想要单位和领导。”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认真建议道:“就目前来说,你还是需要一个单位的,过几年再要自由吧。我试探过我们总编,问能不能把你这个特殊人才引进我们杂志社、总编说,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引进你,我们可以帮你解决户口问题,你也可以不用坐班,但是有一条,我们条件有限,暂时分不了房。总编说你可以先住他家。他家的房子比较大。我的建议你是可以先住我家。”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说:“我谁家也不住,我准备买房,你帮我打听一下,那边有没有人卖房。”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惊呼道:“差点忘了,你现在是大富婆了。失敬失敬。对了,我们邻居一家好像也要出国,正准备卖房。今天就先聊到这儿,我一会儿就去问问他们。”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匆匆挂断了电话。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暗自感慨道:这个李群英真是她的福星啊,上一次帮她解决了住房问题,这次又来帮忙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回到宿舍,大家正围着她的收录机听邓丽君的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