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画面一圈圈扩散,最终升腾为一道螺旋光束,直冲天际。
三天后,国际天文台捕捉到宇宙回应。
一颗遥远行星表面,再次浮现投影。这次不再是茶席,而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外墙镌刻着无数语言的“听”字。镜头推近,馆内shelves自行移动,排列成一行大字:
>**“第十三亿零一个故事已收录。
>地球,正式成为‘宇宙倾听名录’成员。”**
随后,一道新信号传回。
内容只有一个词,用七种古老地球语言拼写,最后以现代汉语呈现:
>**“继续。”**
消息传开,全球陷入长久的安静。
然后,人们开始行动。
学校开设“沉默课”,教孩子们如何安静地陪伴他人;
法庭增设“倾听庭”,允许受害者不陈述事实,只需表达感受;
联合国通过《情感承认证》,承认心理创伤与身体伤痛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甚至AI系统也被要求植入“等待协议”??在用户说话间隙,必须停留至少三秒,模拟人类倾听时的呼吸节奏。
十年过去。
南疆竹林已扩展成万亩森林,中央那株“言灵竹”高达百米,每一片叶子都能映照人心。每逢清明,村民们会在林中设下千张石桌,摆上粗陶茶具,邀请四方来客共饮“无名茶”??茶无名,杯无主,只求饮者在啜饮之时,心中想着某个曾被忽视的灵魂。
这一年清明,一位盲眼小女孩随父母来到竹林。她不懂太多道理,只是依偎在妈妈怀里,小声问:“妈妈,我能给爸爸一杯茶吗?”
母亲红了眼眶:“当然可以。”
父亲三年前因矿难去世,遗体未能寻回。小女孩从未见过他。
她在石桌前坐下,笨拙地学着大人模样,烧水、温杯、投茶。动作虽稚嫩,却一丝不苟。当茶汤注入杯中,她双手捧起,轻轻放在桌中央,仰头说道:
“爸爸,我学会泡茶了。你说过,喝茶的人,心就会连在一起。我现在每天都喝,就是为了和你说话。”
风起了。
竹叶沙沙作响,忽然齐齐转向小女孩的方向。那株百米高的言灵竹顶端,一片新叶悄然舒展,叶脉中浮现出一张模糊的男人面容,嘴唇微动,似在微笑。
片刻后,叶片飘落,轻轻落在小女孩掌心。
她不知看到了什么,只是突然咧嘴一笑,抱着叶子跑向母亲:“妈妈!爸爸回信啦!”
与此同时,远在太空的观测站内,林婉秋正翻阅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地球轨道上的共振网络已开始向外辐射稳定的情感波形,频率恰好与人类心跳休止符后的回升曲线一致。
她合上文件,走到窗前。窗外,一颗人造卫星缓缓掠过大气层边缘,外壳上刻着一行小字:
>**“此物不传信号,唯载一念:我在听。”**
她泡了杯新茶,举起水杯,对着浩瀚星河。
轻声道:“你们说得对。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
第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