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周北棠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陛下请讲,巫医族洗耳恭听。”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苍老,却不失气度。
裴祈安缓缓道:“大昭立国以来,重民生,兴教化。医道,乃济世活人之根本,朝廷向来重视。如今,各州郡县正在逐步设立女学医馆,旨在培养更多医者,普惠万民。然,良医难求,精通药理、医术高超者更是凤毛麟角。”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巫医族众人:“朕听闻,巫医族传承久远,于医术一道,尤擅疑难杂症,对草药性理的认知,更有独到之处。此乃上天赐予巫医族的瑰宝,亦是万民之福泽。”
这番肯定,让周北棠等人紧绷的神色略微缓和。
“然而。”裴祈安话锋微转,语气变得严肃,“巫者,通灵问卜,涉及幽冥,易惑乱人心,动摇社稷根基。此乃历朝历代之大忌,非独大昭如此。”
周北棠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垂首道:“陛下明鉴。巫医族历经劫难,已深刻反省。过往确有族人依仗巫术,行不轨之事,以致族群蒙难。老身可以向陛下保证,自此以后,巫医族绝不再以巫术干涉世俗,蛊惑民心。”
温令仪此时开口,声音清越温和:“大祭司此言,与本宫和陛下所想不谋而合。巫医族之根本在于‘医’,而非‘巫’。若能以医术立世,济世救人,朝廷非但不会打压,反而会大力扶持。”
裴祈安接过话,目光落在周灵娘身上,带着帝王的决断与期许:“周灵娘,你既已嫁与沐白,便是我大昭子民,更是药王谷媳。你身为巫医族神女,在族中威望素著。今日,朕便颁下旨意”
早有内侍准备好明黄卷轴,高声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巫医族神女周氏灵娘,秉性贤淑,通晓医理,仁心仁术。今特册封为‘安济夫人’,秩同三品诰命,统领巫医族医道事宜。着令巫医族,秉承‘医在前,巫在后’之训,精研医术,普惠苍生。族中擅医者,可入各地女学医馆任教、行医,或于龙首山设立巫医药堂,传授技艺,朝廷一应供给。其巫祝之事,需恪守本分,于族内传承即可,不得妄传于世,蛊惑百姓。钦此!”
这道圣旨,清晰地为巫医族划定了未来的道路。册封周灵娘为“安济夫人”,给予了她官方身份和荣誉,让她名正言顺地统御巫医族的医道发展。同时,明确将“医”与“巫”分离,鼓励乃至要求巫医族以医术服务于社会,而将神秘的巫术限制在族群内部传承,不得对外宣扬。
这是约束,更是保护,也是巫医族能够真正融入大昭、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
周北棠等人听完圣旨,心中百感交集。有对族群古老传统受到限制的不舍与怅然,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与看到前路的希望。朝廷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和优厚的条件,并未赶尽杀绝,反而是给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遵旨而行,巫医族便可摆脱以往被猜忌、被围剿的命运,堂堂正正地行走于阳光之下,以医术赢得尊重。
周灵娘率先跪拜接旨,声音清晰而坚定:“臣妇周灵娘,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娘娘厚望,定当引导族人,以医立世,济世安民!”
周北棠与其他族老也纷纷跪倒,齐声道:“巫医族,谨遵圣谕!”
裴祈安与温令仪相视一笑,都知道此事成了。
裴祈安缓和了语气,对周北棠道:“大祭司与诸位长老远道而来,可在京城多盘桓些时日。龙首山环境清幽,适宜医药研究,朝廷会拨付银两,协助巫医族在那里修建药堂和居所。日后,那里便是巫医族在大昭的根基之地。”
温令仪也温言道:“女学医馆正值用人之际,若族中有志之士愿意下山传授医术或坐堂行医,朝廷必以优渥之礼相待。巫医族的传承,若能用于救治万民,方不负其上古之名。”
帝后二人一个明确方向,一个给予实际支持和出路,配合默契,彻底安抚了巫医族众人不安的心。
离开御书房时,周北棠看着走在沐白身边、神色平和的周灵娘,心中最后那点忧虑也散去了。神女找到了好的归宿,族群也寻到了安稳的立足之地,这或许,是巫医族最好的结局了。
阳光洒在宫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沐白紧紧握着周灵娘的手,低声道:“灵娘,以后我们就在龙首山,你行医授徒,我研习武艺护卫一方,可好?”
周灵娘回握住他的手,眼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轻轻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