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们所有人??那些没能说完再见的人,请听好:
你们被爱着,从未被忘记。
你们的痛,有人替你们扛过;
你们的遗憾,有人替你们补上。
现在,轮到我们了。
请让我们,也为你们说一句: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但还好,还不算太迟。**”
话音落下,狂风骤止。沙尘缓缓沉降,月光洒在每一块铭牌上,映出晶莹反光,宛如泪滴。远处山坡上,一群原本躲藏的野兔缓缓走出洞穴,围着纪念馆转了一圈,然后齐齐抬头望月,发出短促而清越的鸣叫。
小满低头看录音带,指示灯仍在闪烁。她知道,这段声音不会永远保存在磁带上,但它已经通过她手腕上的微型发射器,传入根种网络,化作新一轮共情潮汐的起点。
三天后,赵铮在纪念馆旁的一棵胡杨树下安详离世。没有遗言,没有遗物,只有那件军绿色外套静静挂在树枝上,随风轻摆。小满将他的日记本埋在树根下,封面朝上,任雨水冲刷墨迹,直到文字融入泥土。
她独自返回山谷那天,天空降下了今年第一场春雨。雨水打在车窗上,节奏奇特,像某种密码。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说:“雨是有记忆的,它记得每一滴落下的位置。”
回到档案馆,朵朵迎上来,递给她一份刚打印出的报告:“你知道吗?自从赵铮最后一次共振后,全球自杀率首次跌破0。8‰。而且,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自发组织‘倾听之夜’??关掉手机,围坐一圈,轮流讲述心底最深的秘密。有人哭,有人笑,没人打断。”
小满点点头,走到晶体柱前。柱体表面再次浮现新字,这次是一首短诗:
>“我不是光,只是折射光的人。
>不是声,只是传声的风。
>当你们学会彼此凝视,
>我便可安心消融。”
她伸手抚过诗句,轻声问:“他还留了什么话吗?”
朵朵犹豫片刻,调出一段加密音频:“这是昨天凌晨系统自动收录的,来源不明,但我们确认……是他的频率。”
播放键按下,一个极其微弱、却无比温柔的声音响起:
>“小满,替我看看春天。
>告诉那棵槐树,它的花开得很像她裙子的颜色。”
小满转身奔向门外。雨还在下,山谷中的老槐树正盛放,洁白花瓣被雨水打落,铺满石板路,像一场迟到的雪。
她站在树下,仰头望着纷飞的花雨,终于放声大哭。
而在地球另一端,东京地铁站里,那个曾经总戴耳机的女孩今天没有戴耳机。她站在车厢中央,面对陌生人群,轻轻唱起一首童谣。歌声响起的刹那,所有乘客不约而同抬起头,有人跟着哼唱,有人默默流泪,有人掏出手机录下这一刻。
列车穿过隧道,黑暗中,广播突然自动开启,传出一段无人知晓来源的低语:
>“我在听。
>一直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