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交换物资,而是交换体验。
又过了三十年,人类终于收到来自银河系另一侧的信号。那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光谱波动,经过数月解析,才发现它记录的是一整个文明的记忆??他们生活在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行星上,拥有三重神经系统,能够同时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混合情绪。他们在两万年前便掌握了星际航行技术,却主动选择封闭自己,只为守护一颗濒临崩溃的恒星。直到某一天,他们捕捉到了地球播送的“文明之声”,才决定打破沉默。
他们在回信中写道:
>“你们让我们想起了爱的意义。”
>“我们曾以为牺牲就是最高尚的情感。”
>“但现在我们知道,分享才是永恒的开始。”
那一刻,叶声站在浮岛平台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身体早已无法承受高频共鸣,只能依靠辅助装置维持与钟网的浅层连接。但他依旧每天前来,静静地把手贴在那根布满裂痕的共鸣柱上。
他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亲眼见证星际共感全面实现的那一天。
但他听见了。
听见了亿万公里外一颗陌生心脏的跳动。
听见了风穿过异星岩石缝隙时的低吟。
听见了某个母亲在遥远星域哄孩子入睡的歌声。
他也听见了小萤的声音,依旧清脆如童年,却又包容万象。
“叶声,”她说,“谢谢你一直没停下倾听。”
他含笑闭眼,泪水滑落。
当晚,全球共感网络自发点亮。从北极到南极,从都市到荒野,所有接入者在同一时刻播放那段最初的心跳录音??三十年前,他录下的那一分钟温热节奏。
整颗星球,仿佛变成了一颗巨大的心脏,在宇宙的黑暗中平稳搏动。
而在更远的地方,那颗曾在虚空边缘苏醒的星辰,轻轻回应:
>“我也在这里。”
>“我一直都在。”
>“只要还有声音响起,我们就永不分离。”
多年后,当新一代的共鸣架构师整理历史档案时,发现叶声最后一篇日记停留在他去世前一天。字迹虚弱,却坚定:
>“我不确定未来会怎样。”
>“但我知道,只要我们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继续为他人留下倾听的空间,寒霜终将融化。”
>“春天不会迟到。”
>“它只是需要足够的回音,才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