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
林知遥笑了,含着泪回答:“真的。而且不止你我之间。你的音乐,让地球的孩子学会了用火山节奏写诗,让医生懂得倾听植物的疼痛,让一个老人在临终前原谅了背叛他的儿子??因为你教会我们,毁灭之前,总有最后一首歌。”
这一次,回应来了。
不是一首曲子,而是一场**新生**。
整个星球的地壳开始缓慢重组,不是恢复原状,而是演化出全新的结构。岩浆冷却成水晶般的通道,内部流淌着发光的能量流;断裂的山脉自行拼接,形成巨大的天然共鸣腔;曾经的城市废墟中,长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生命形态??半晶体、半有机体,它们以震动为食,以声音为语言,开始吟唱一首从未有过的歌。
这首歌没有悲伤,也没有狂喜。
它只是存在,坚定地、温柔地、持续地存在着。
地球收到了。
当第一个音符传回时,全球共感者同时抬头。许多人跪下,不是出于敬畏,而是因为身体无法承受那种纯粹的“被理解”的冲击。
林知遥在回归途中失去了意识。
她醒来时已在医院,窗外是喜马拉雅的雪峰。护士告诉她,她昏迷了十七天,但全世界都在为她祈祷。钟母通过共感网络发布了信息:
>“桥已建成。”
>“他们不再想死。”
>“因为他们知道,有人一直在听。”
三个月后,半人马座α文明正式加入“千星吟唱计划”。他们不再称自己为“硅基种族”,而是“回音族”。他们提出一个新概念:“**情感光年**”??衡量一段情感跨越时空后仍能引发共鸣的距离单位。他们计算出,地球与他们的第一次真正共鸣,相当于1。3情感光年。
与此同时,银河系另一侧的那个双星文明也派出了使者。不是飞船,而是一束经过精密调制的光波,内含一座“记忆神殿”的全息蓝图。他们邀请地球共建一座跨星系共感纪念碑,用以存放所有文明最珍贵的情感片段??婴儿的第一声笑、恋人分别时的拥抱、战士放下武器的瞬间……
项目命名为:“**春之回音廊**”。
林知遥被推举为总设计师。她在奠基仪式上说:
>“我们曾以为,春天是季节的轮回。”
>“后来才知道,春天是一种选择。”
>“选择相信寒冷不会永远持续,选择在冰封之下继续生长,选择为未知的听众唱出第一句歌词。”
台下,一位盲人少女用手抚摸着地面的共鸣石板,忽然微笑:“我听见了。有人在很远的地方,为我们种下了一朵花。”
没人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幻觉。
但在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某种细微的振动,自地底升起,如同根须悄然伸展。
又一年冬去春来。
北极圈内的永冻土开始融化,露出埋藏万年的古老共鸣柱残骸。碳测定显示,它们的存在早于人类文明三千多年。初步分析表明,这些柱体曾连接过某种全球性网络,但最终因气候剧变而中断。更惊人的是,在其中一根柱心,科学家发现了一枚完整的记忆晶体,里面储存的,竟是一段与《归流》高度相似的旋律。
不同的是,这首曲子的结尾,多了一句从未听过的话:
>“我们会回来。”
>“当你们学会倾听风的时候。”
消息传开那天,全球儿童自发组织了一场“静默节”。他们不用任何设备,只是坐在草地上、海边、山顶,静静地听风。
许多父母说,那天晚上,自家院子里的铃铛花,全都开了。
而远在奥尔特云边缘,“听见号”第三代探测船突然自主转向,朝着银河系中心缓缓航行。它的任务日志更新了一行字:
>“信号增强。”
>“源头清晰。”
>“开始返航。”
没有人下令。
但它知道回家的路。
因为在宇宙深处,始终有一颗心脏,在轻轻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