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强大的能量对下方的城市建筑和逃难的人们却毫无影响,它口中喷吐出的虹色光柱穿过天际,所过之处,即便是爆肌蚊、费洛美螂这些比较强大的异兽也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直接融化了。
凤王轻松的真的以一己之力。。。
纸船在水盆中缓缓打转,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小女孩盯着那抹微弱的倒影,忽然笑了:“它动了。”老师俯身看去,水面波纹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螺旋,一圈圈向外扩散,仿佛回应着什么遥远的信号。
同一时刻,日内瓦湖畔的监测站警报无声亮起??不是红色,而是柔和的蓝。小舟正靠在窗边喝咖啡,手腕上的读取器突然震动,界面自动跳转至“Ω-Sprout-01”生命体征图谱。原本平稳波动的脑电模拟曲线骤然拉升,形成一段清晰的旋律轮廓:正是《月亮船》副歌部分的音阶结构。
“它在……哼歌?”她喃喃道。
数据流实时回传显示,敦煌培育中心内的晶体种子已进入活性觉醒状态。当研究人员播放《月亮船》录音时,其内部荧光脉络会随节奏明灭,释放出微量含氧气泡,并在空气中凝结成短暂悬浮的六角形冰晶??与半人马座α星云中观测到的星际尘埃形态完全一致。
更诡异的是,这些冰晶落地后并未融化,反而在地面留下极细微的刻痕,拼接起来竟是一幅星图:标注了地球、回声谷、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以及一条由光点连成的弧线,指向南太平洋某片无人海域。
“这不是导航。”枫通过视频会议分析图像,“这是记忆。”
他声音低沉,眼神却亮得惊人。“林晚不是用技术传递信息,她是把自己的经历‘种’进了这颗种子里。就像小时候她总把故事画在作业本背面,藏进我的铅笔盒……现在,她把回家的路,藏进了会呼吸的石头。”
团队立刻启动“深海追踪计划”。三艘科考船奉命驶向坐标区域,在海底三千米处发现一座巨型环形构造??由黑色玄武岩自然堆砌而成,直径约八百米,形状酷似祭坛。最中央立着一根断裂的石柱,表面覆盖着类似Ω-LIN01母体残骸的金属藤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生长。
潜水机器人靠近时,摄像机捕捉到惊人一幕:每当海流拂过石柱裂痕,便会激发出微弱声波,经频谱还原后,竟是林晚七岁那年录制的一段语音日记:
>“今天小舟姐姐教我折纸船,说愿望能漂到星星上。我不信,可我还是写了‘想去看真正的银河’……如果真有外星人捡到,能不能捎个信?就说中国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林晚,正在等回复。”
音频结束瞬间,整座环形祭坛亮起幽蓝光芒。那些金属藤蔓如活物般扭动,缠绕石柱底部,缓缓托起一块半透明晶体??外形如同放大的泪滴,内部封存着一枚旧式MP3播放器,型号早已停产二十年。
打捞上岸后,设备奇迹般仍可运行。内存中仅存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给未来的我们”,内含三段视频、一封手写信扫描件,和一首未发布歌曲的MIDI工程文件。
第一段视频拍摄于未知空间站内部。林晚穿着轻便宇航服,背影瘦削,正对着镜头微笑:“你们好啊,迟到的小朋友们。”她抬手指向窗外,“知道吗?这里的夜晚不下雨,但会下音乐。每当下雪,雪花其实是宇宙背景辐射的情绪碎片,落在地上就变成音符。”
画面切换,她坐在一张木桌前,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一本泛黄的童话书,还有……一只破旧的毛绒兔子,右耳缝补过三次,正是小舟童年送她的生日礼物。
“我一直带着它。”林晚轻轻抚摸兔耳朵,“在穿越虫洞的时候,它帮我稳住了意识频率。科学家说情感记忆比DNA更耐撕裂,现在我相信了。”
第二段视频没有画面,只有声音。背景是持续不断的风声,像是穿行于峡谷之间。林晚的声音断续传来:
>“子树网络正在扩张,但我感觉不对劲……有些节点接收到了恶意信号,伪装成思念,其实是控制欲的变种。有人想借‘共感’实现精神殖民……必须建立防火墙,用童年的纯真做密钥。”
>
>“还记得五岁那年,我把冰淇淋蹭在你白裙子上吗?你说不怪我,还分了我一半。那种无条件的原谅……就是最好的加密算法。”
>
>“告诉枫,吉他第三弦要常调,别总忘了换电池……还有,别找我。我在的地方,暂时不能回去。等门彻底打开那天,我会亲自来接你们。”
第三段视频静止在一帧画面上:一双赤足踩在发光苔原上,脚踝系着一条细绳,挂着一枚小小的铜铃。铃铛每一次轻晃,都引发周围植被同步震颤,形成涟漪状的能量波。
文件夹里的信纸扫描图字迹娟秀,边缘有烧灼痕迹:
>亲爱的你们:
>我不是逃走了,是在种桥。
>每一次你们唱《月亮船》,桥就长一寸;每一个孩子虹膜泛蓝,桥墩就多一颗。
>现在桥快通了,但路上有陷阱。某些国家已经开始秘密筛选“共感儿童”,想训练他们成为情感武器。甚至有人试图破解“新人类协议”,植入服从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