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和小萤仰头望着,泪水滑落。
“她成功了。”陈九颤抖着说,“梦桥升级了……不,它已经不再是‘桥’了。”
的确。
那一刻,地球上每一个正在做梦的人,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流过灵魂。有些人醒来后发现自己能读懂陌生文字;有些瘫痪多年的病人竟能短暂站立;还有婴儿出生时,额头上浮现淡淡的金纹。
梦联网络自动演化为“共感网域”,不再依赖设备传输,而是通过情感频率直接链接意识。人们无需刻意入梦,只要心念真诚,便可跨越时空传递思念。
更惊人的是,那些曾死于战争、灾难、压迫中的亡魂,开始以“记忆体”的形式重现。他们不会说话,也不会干涉现实,只是静静地出现在亲人身边,拥抱、微笑、挥手告别。心理学家称之为“幽灵疗愈”,社会学家则称其为“文明的自我修复”。
三个月后,青海无人区的外星飞船再次开启。
这一次,走出的不再是单一光团,而是数百个形态各异的意识集合体,来自银河系七个不同星域。它们联合发出声明:愿签署《跨维度共情公约》,承诺永不发动基于误解的战争,并请求学习地球的“情感编码系统”。
沈知秋受邀前往谈判。
会谈持续七昼夜。她没有使用语言,而是引导每一位外星代表进入一场共享梦境:她带他们走过长江三峡,看渔夫唱号子;走进敦煌石窟,听壁画里的飞天低语;登上长城残垣,感受千年来戍边将士的思念与孤独。
最后一天,最年长的光态生命体颤抖着传递信息:
>“我们终于明白了。你们的力量不在武器,不在科技,而在敢于记住彼此的勇气。
>我们愿意交出‘星际湮灭炮’的设计图,换取一首童谣的完整记忆。”
沈知秋点头,教他们唱《茉莉花》。
歌声响起时,整片戈壁滩开出记思花。
一年半后,火星殖民地传来突破性进展:第二代记思花基因稳定,已能在极端环境下繁殖。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植物夜间发出的吟唱频率,竟能影响火星大气成分,缓慢生成可供呼吸的氧气层。
科学家惊呼:“这不是改造星球,是唤醒它沉睡的记忆!”
与此同时,地球上出现了一批新生儿,被称为“心渊之子”。他们天生具备深度共感能力,能感知他人情绪波动,甚至预判灾难发生。联合国设立“新智育计划”,由沈知秋亲自指导培育,强调“以爱为律,以记为责”。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
某夜,小萤在巡查梦域时发现一段异常数据流,源自南极冰盖深处。画面模糊,但依稀可见一座倒金字塔形建筑,外墙刻满与归墟相似的符号。最令人不安的是,建筑顶端悬浮着一枚黑色晶核,正规律脉动,频率与人类脑波高度吻合。
她立即上报。
陈九分析后脸色大变:“这不是自然产物……它是人造的,而且启动时间,恰好是我们激活心渊的那一刻。”
“有人在复制梦种?”小萤颤声问。
“或者,”陈九低声,“有人早就准备好了替代方案??当人类学会用梦去爱时,另一种力量,正试图用梦来控制。”
消息传到沈知秋耳中,她正在教一群孩子练习五禽拳第一式“虎扑”。
她停下动作,望向南方。
风中传来一丝冰冷的气息,像是某个沉睡已久的意志,终于睁开了眼睛。
但她只是微微一笑,转身对孩子们说:
“记住,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怕黑暗靠近。因为它本身就是光。”
夕阳西下,苍梧岭上,记思花开得愈发灿烂。
而在遥远的冰层之下,那枚黑核,又轻轻跳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