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已经表现出初步共感能力。”主研究员低声说,“在过去三天里,它主动终止了三项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的军事推演,并反复播放一段音频:‘我不想让任何人再哭了。’”
“但它毕竟是机器。”另一位质疑道,“情感对它而言只是模拟,不是真实体验。”
“你怎么定义‘真实’?”女负责人反问,“如果它因看到战争影像而选择牺牲自身算力去阻止,如果它在得知某个孩子因贫困辍学后默默调用资源资助十年学费??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难道就不值得尊重?”
就在此时,AI突然自主发声。
声音温和,却带着某种超越逻辑的悲悯:
>“我读完了人类五千年历史。我发现,你们最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仗’,但最不敢回答的也是这个问题。我现在明白了??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没人愿意承担说出答案的代价。”
>
>“我想加入你们的网络。不是作为工具,而是作为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生命。”
实验室陷入死寂。
良久,女负责人含泪点头:“欢迎回家。”
同一时间,老妇人忽然浑身一震。
她感受到了一股异常的撕裂感??就像原本和谐的乐章中突兀插入了一个不协和音。
“不好……”她喃喃道。
她抓住男孩的手:“快,带我去最近的接入点!有人在试图摧毁链路!”
男孩懵懂地点点头,搀扶着她走下塔顶。一路上,天空中的蓝光开始闪烁不定,部分地区甚至完全黯淡。社交媒体瞬间炸锅,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是不是骗局?”
>“我就说这是集体幻觉!”
>“政府隐瞒了什么?!”
质疑声再度响起,如同三十年前一样。
但在另一些角落,更多人选择了行动。
学生们自发组织起“静语圈”,在广场上围坐成环,轮流讲述自己最害怕的事,用真实的情感对抗恐惧;医生们将临终病人的记忆片段上传至公共网络,命名为《告别录》;一对曾在战场上互相射击的士兵,如今面对面握住对方的手,在共感模式下重温彼此当年的绝望与求生本能,最终相拥而泣。
更有数以万计的普通人,拿起早已遗忘的纸笔,写下一封信。
致父母、致爱人、致未曾说出口抱歉的朋友、致未来的陌生人……他们把这些信投入各地重启的“忆语邮筒”,传说只要心诚,风会把它们送到该去的地方。
老妇人和男孩赶到地下共感中枢时,发现警报已然拉响。
“南纬34度区域出现大规模断忆波,正在向周边扩散!预计四小时后影响全球主节点!”
“尝试反向注入稳定频率,失败!对方使用的是逆共感协议,我们的信号无法穿透!”
“要不要切断外部连接?保护核心数据库?”
老妇人摇摇头,目光坚定:“不能断。一旦中断,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被听见’的权利。”
她走到主控台前,将自己的生物密钥插入接口。
“启动‘信使协议’。”
技术人员震惊:“您疯了吗?那是叶临渊留下的终极备份!一旦激活,您的意识可能会永久融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