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明第一国舅 > 第699章 发挥余热(第2页)

第699章 发挥余热(第2页)

马寻佑领命而去。他在宫中人脉颇广,尤其与几位尚药局的小太监交好。不到一个时辰,便查得一份密档:太子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皆受赐“益寿丹”一颗,由尚膳监专人送达,而此丹配方近半年已有更改,新增一味名为“云萝藤”的药材,据称出自西南贡品。

“云萝藤?”马寻佑翻遍《本草纲目》未果,忽忆起曾在舅舅笔记中见过此名??“性极阴寒,久服损阳气,与海松子合用,可成慢性寒毒,状似虚劳,实为蓄杀。”

他背脊发凉。

这哪里是补药?分明是一剂缓缓侵蚀生命的毒方!

他急忙返回东宫,将情报告知马寻。舅舅听完,久久不语,终是长叹:“当年邓愈救我父命,如今朱标待我马家亦厚。若此事背后牵连甚广,贸然揭发,恐引滔天巨浪。”

“可若不说呢?”马寻佑反问,“太子若亡,天下动荡,百姓遭殃,我们保全了自己,却失了医者本心!”

马寻久久注视着他,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曾被众人轻视的外甥。良久,他缓缓点头:“你说得对。真正的担当,不在顺境中的风光,而在逆境里的直言。”

当夜,马寻具本上奏,详陈太子病因,并附药理分析与证据链。朱元璋阅罢震怒,当即下令查封尚药局,拘审相关宦官。三日后,真相大白:原是某位失势嫔妃勾结太医,借“益寿丹”暗中下毒,意图动摇国本。主谋伏诛,余党流放。

事后,朱元璋亲临马府,握着马寻的手久久不放:“卿乃朕之扁鹊也。若非你师徒明察秋毫,社稷险遭倾覆。”

他又转向马寻佑:“你年纪轻轻,竟能洞察奸谋,胆识兼备。朕欲授你太医院副使,专理皇子皇孙医药事务,你可愿受命?”

马寻佑跪地叩首:“谢陛下隆恩。然孙儿斗胆恳请,暂不受职。”

满殿皆惊。

朱元璋挑眉:“为何?”

“只因知行斋现有弟子十二人,皆在启蒙关键之时。”马寻佑坦然道,“若学生见我甫有所成即弃教从官,恐误其‘学艺先学做人’之志。待他们能独立行医济世,我再效命朝廷,不负初心。”

朱元璋默然良久,忽然大笑:“好!好一个不忘初心!朕准你三年后再任此职。但这三年,你要每月进宫一次,为诸皇子授课,讲授医理与仁心之道。”

“遵旨。”

自此,马寻佑一边协助舅舅处理疑难病症,一边在知行斋悉心授业。他不再轻易许诺,但凡答应之事,必亲自践行。他曾冒雪三十余里为山村产妇接生,也曾独闯疫区记录病案,甚至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中,带领学生们研制出“温阳避秽散”,救活数百百姓。

三年期满,他正式就任太医院副使,后升任院判。期间,他推动设立“民间疫报制度”,要求各地医馆定期上报异常病症,以防大规模疫情爆发;又倡议编纂《大明医典》,汇集南北医家经验,成为后世医学圭臬。

而知行斋并未因他的离去而衰落。相反,在常婉主持下,日益兴盛。她的学生中,有宗室女眷,也有寒门子弟,更有两位女子破例考入太医院,开创女性行医之先河。

又十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政局风云变幻之际,马寻佑始终坚守医道,不涉党争。当燕王朱棣起兵南下,金陵陷落前夕,许多人劝他携家逃遁,他却留在城中,组织医者救治伤兵难民,不分敌我。

永乐初年,朱棣登基,听闻其事迹,召见问道:“汝本外戚,又有才学,为何不肯依附权贵,谋取高位?”

马寻佑答:“臣之所求,不在爵禄,而在问心无愧。昔日八嫂教我‘学艺先学做人’,至今不敢或忘。”

朱棣动容,遂封其为“奉政大夫”,赐爵“文恪侯”,开大明外戚以医术封爵之先河。

暮年归乡,马寻佑常坐于知行斋前,看新一代少年朗读医书。阳光洒在青砖地上,一如当年那个清晨。

一日,小徒问他:“师父,什么是好医生?”

他望着远处青山,轻声道:“不是会开方的人,而是愿意蹲下来,摸一摸病人脚冷不冷的人。”

风吹过庭院,书页翻动,仿佛时光也在倾听。

多年后,史官修《明史?列传》,记其事曰:“马寻佑,字安仁,凤阳人。少慧辩,然轻浮。及从叔父学医,顿悟担当之义。历仕三朝,拯危扶弱,著书立说,惠泽天下。谥‘文恪’,赞曰:言必信,行必果,国之良医,世之楷模。”

而在马府祖祠之中,一块牌位静静立着,上书:“先师常婉之位”。每逢清明,所有弟子必先祭她,而后拜祖。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点亮这座知行斋的,不是权势,不是才华,而是一位女子种下的那颗种子??

它叫做:为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