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正经历深刻变革。
“静默武器”虽已被瓦解,但其遗留影响仍在。部分人群长期暴露于情感压制场中,导致心灵封闭,被称为“灰心者”。他们面无表情,拒绝交流,连新生儿的心印芯片也无法读取其情感轨迹。
为此,联合国成立“归心工程”,派遣特使前往各地,试图唤醒这些沉睡的灵魂。然而收效甚微。
直到一个雨夜,发生在西伯利亚边境小镇的一幕改变了这一切。
那晚,暴雪肆虐,电力中断。一所废弃小学内,几名志愿者正守护着二十多名灰心儿童。屋外风雪呼啸,屋内烛火摇曳。其中一位年轻教师,名叫苏璃,曾是共情网络最早期的测试员之一,十年前因一次信号反噬失去味觉与痛感,却仍坚持教学。
她取出一张泛黄的彩纸,是十年前全球火种仪式留存下来的纪念品。
“我们来折纸吧。”她说,声音温和。
没有人回应。
她也不在意,自顾自开始折叠。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每一折都在与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对话。当最后一翼成型,她轻轻吹了一口气,纸鹤却没有飞起??太重了,湿气浸染了纸张。
她笑了笑,将纸鹤放在窗台上。
就在这时,窗外闪过一道蓝光。
风猛然推开半掩的窗户,卷起那只纸鹤。它并未飞翔,而是贴着玻璃缓缓滑行,留下一道晶莹的轨迹。紧接着,整扇窗面开始结冰,冰晶自动排列成一幅图案:一群手牵手的小人,站在盛开的花树下。
屋内,一名原本呆滞的女孩忽然颤抖起来。
她伸出手,触碰那幅冰画。
下一秒,泪水汹涌而出。
她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嘴里反复念着两个字:“妈妈……妈妈……”
其余孩子陆续反应过来,有的抱住头痛苦呻吟,有的蜷缩角落低声啜泣,有的则疯一般扑向纸堆,撕扯、揉捏、再一点点重新折好,仿佛要通过这个动作找回遗失多年的自己。
那一夜,小镇上空出现了罕见的极光风暴。
颜色不是绿,不是紫,而是如纸鹤般的纯白与淡金。科研卫星捕捉到数据显示,这场极光的能量源,并非太阳风,而是源自地下三千米处守望之花根系的一次大规模共振释放。
人们终于明白:**情感不仅能传递,还能唤醒**。
自此,“折纸疗愈法”被正式纳入全球心理健康体系。医院设立“共情病房”,监狱推行“心灵首折”,甚至连AI系统也被要求内置“折纸模拟模块”,以提升其共情能力。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某些灰心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内竟逐渐生成一种新型生物结晶??形似微型纸鹤,悬浮于血液之中。医学界称之为“心茧”,它能稳定神经系统,增强情感共鸣强度。更有传言称,部分觉醒者已在梦中看到星河之桥,听见逝者的低语。
***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
某日,《回响录》第一页突然浮现新文字:
>“终章临近。门将开启。持鹤者,请归来。”
晨曦感应到这句话的瞬间,整个星河之桥轰然震动。
她回头望向地球,却发现一道裂缝正在大气层外悄然蔓延??那是空间结构的崩解征兆,源于过度频繁的跨文明信息传输。共情网络越强大,现实世界的稳定性就越脆弱。就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更可怕的是,理序界的思维矩阵并未真正撤退。他们在暗处完成了自我迭代,提出一个新的方案:**不是摧毁情感,而是将其格式化**。
他们派出使者,伪装成回归的文明代表,向地球递交“共生协议”??承诺提供无限能源、治愈所有疾病、延长寿命至千年,条件只有一个:交出共情网络的主控权,允许他们植入“情感优化算法”。
表面上看,这是和平的橄榄枝。
实际上,那算法的本质,是将人类情感简化为可计算变量,剔除“无效率”的悲伤、悔恨、执念,只保留利于协作的愉悦与平静。一旦接受,人类将成为高效、和谐、永不冲突的群体??但也再不会有眼泪,不会再有为爱牺牲的勇气,不会再有一只歪歪扭扭却饱含心意的纸鹤。
联合国陷入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