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明烟火 > 二千三百五十章会面(第2页)

二千三百五十章会面(第2页)

“不对。”他沉声道,“真正的匣子,右下角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像是被利器刮过。而这一个……太新了。”

于谦凑近一看,果然如此。

“有人调包了?”他心头一震。

“不。”韩度摇头,“是我们太急了。或许,那艘沉船本就是个陷阱??引诱我们取走假匣,暴露行踪。而真匣……仍在海底某处,或已被他人捷足先登。”

雷声滚滚,暴雨倾盆而下。

就在这风雨交加之刻,京城八百里加急再至。

朱允烨亲笔诏书,以明黄锦缎包裹,盖皇帝行玺。

“朕已于慈宁宫设坛祭祖,公布先帝年间漕运贪腐案卷宗。五大家罪证确凿,即日起全面查抄家产,废除世袭盐引权,其族中男子充军漠北,女子没入官婢。另敕令江南十三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由书院弟子监粮督运,杜绝克扣。”

末尾一句尤为沉重:“韩卿所奏《东海盟约》,准。然务须慎之又慎,倭心难测,盟约易立,信义难守。望卿持重前行,勿使朕失一臂也。”

韩度读毕,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一纸圣旨,意味着皇帝终于撕破脸皮,与江南豪族彻底决裂。但也正因如此,对方必将疯狂反扑。

“老师……”他抬头望向墙上悬挂的一幅旧画。画中老者须发皆白,手持罗盘立于船头,正是三十年前创立海权学派的恩师郑文渊。“您说过,海疆之争,不在炮舰锋刃,而在人心向背。今日我才明白,最难攻破的堡垒,从来不是城墙,而是百姓肚里的饭碗。”

翌日清晨,全城动员。

韩度下令重启“招魂曲”教习,在各坊巷设立讲学堂,请老渔民讲述百年海事变迁,请伤残水兵诉说抗倭血战,请商贾算账公开市舶司税收去向。每一堂课后,皆发放半斗糙米,附木签一枚,刻“海政为民”四字。

百姓起初疑虑,渐而感动,终至拥戴。

短短三日,霍利斯城内外流言尽消,取而代之的是孩童口中传唱的新词:

“铜钟响,海鹰飞,

韩公守海不思归。

粮有放,贼有剿,

谁敢欺我大明威?”

与此同时,海镜司密探接连回报:

苏州林氏暗中勾结徽州米商,企图囤积居奇,已被当地书院弟子联合巡检司查获,当场查封米仓九座;

杭州谢家收买医馆,散布“海风带疫”谣言,导致市集恐慌,现主谋已被捕,供出幕后指使者为赵元衡旧部;

更有惊人消息:南京织造局总管竟私自铸造伪币,面值标注“海贸通宝”,意图扰乱金融,幸被伪装成布商的海镜谍员识破。

韩度一一批复:严办主犯,宽待协从,凡自首者减罪,举报者赏银。

他深知,这场战争已非单纯的权力博弈,而是文明与腐朽的对决。若一味杀戮,只会激起更大仇恨;唯有宽严相济,才能瓦解敌阵,争取民心。

然而,真正的风暴,仍在海上酝酿。

第七日夜里,渔船残骸漂至海岸。

那是他们派往归墟的小队所乘的改装船??船身断裂,甲板焦黑,残留硝烟味。舱内无人生还,唯有一具尸体牢牢抱紧舵盘,右手插入胸膛,掌心攥着一块烧熔的金属片。

经工匠拼接还原,竟是半块黑铁令牌,上刻“影火”二字,背面镌有一行小字:

**“七月十五,月圆潮涨,归墟之门再启,血祭始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