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伐一战大捷兜底,无论是哪朝敌国想跟大虞为敌,都要先掂量一下,这个代价他们是否能付得起?
大虞必须要摆出无惧战事的姿态,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不然的话,一旦地缘形势出现变化,形成两国进犯,多国伐虞之势,这才是对大虞最为不利的。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斗争,是复杂多变的。
不是说,认准了一点,就不会改变了。
真要如此简单,那就不会有地缘博弈了。
楚凌从战略层面,已经认准要将北虏、西川、南诏、东吁等国尽数灭除的总体对外布局,但是这一想法,是需要逐步向中枢决策层阐明的,不可能一上来就宣讲出来,这样换来的不是?力同心,把大虞周边诸国皆给灭掉。
真正会发生的,必然是现有决策层,势必会出现严重分歧,甚至是对立,闹不好这一战略布局,还会对外泄露出来。
一旦传到周边敌国去,那等待大虞的必将是四国伐虞,有这样想法的强劲对手,对各国而言是可怕的,是必须要彻底铲除的。
你可以在心中想,但却不能挑明。
哪怕都心知肚明,但彼此都要装作不知道。
这是国与国之间博弈最为常见的。
“陛下,臣有一言。”
韩青走上前,语气铿锵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朝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须要速战速决,打到东吁叛逆低头,或者彻底收复失地!”
“一旦周边诸国,有一国回过味来,顶着本国内外所临压力,在我朝对东吁展开关键之战时出动,局势就可能对我朝不利。”
到底是战神韩青啊。
看待问题是一针见血啊。
听到这话的楚凌,露出欣慰的笑容。
韩青讲这些,明显是揣摩到了自己的意图。
即便是叫敌国知道,并不代表着所属中枢决策层,就会立即明确是否出兵,毕竟这内部的,外部的,都是要通盘考虑的。
不可能说,牵扯到两国交战,出动大批精锐,期间还要调集大批钱粮,只脑袋一热就给决断了。
真要这样,这仗还没打,就已经败了。
因为太过于儿戏了。
如此就形成了时间差。
何况,楚凌是要将此事宣讲出去,以巩固大虞所掌大义,顺带明确大虞对外态度,但不代表就会将此消息,精准无误的同时传到北虏、西川、南诏各国啊,这本身就是存有时间差的。
或许在这期间,三国会通过私下方式,获取到大虞可能要的动静,但是大虞官方的态度来了,那就不一样了。
这必然是要调查,要研判啊。
这不又是一段时间差吗?
即便是在楚凌熟悉的后世,那个通讯发达的时代,很多时候出现的事件,打的同样是时间差。
利用好时间差,就能掌握很大优势。
‘所以天子是要打,而且极有可能是一战灭掉东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