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只,他特意选用了一张从未开封的老纸??那是士织十二岁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保存至今,边角已微微泛脆。
当他捏住最后一个折角时,指尖传来一阵刺痛。
血珠渗出,滴落在纸上。
奇怪的是,血迹并未晕染,反而像被吸收一般,沿着折痕蔓延,最终形成一圈淡淡的金色纹路。整只千纸鹤轻轻震颤,随即浮空而起,绕着他飞行一周,最后停驻在相框前,恰好遮住了那张泛黄纸条上的字迹。
陈霖没有惊讶。
他只是轻声说:“你一直都在教我,对吧?”
当晚,他又一次梦见樱花林。
但这次,他不再是孤独行走的访客。林间多了许多人影:有穿校服的学生,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怀抱婴儿的母亲,也有身披战甲的士兵。他们手中都提着纸灯笼,光色各异,却和谐交融。
士织站在中央,笑容恬静。
“欢迎回来。”她说。
“我不是来了吗?”他反问。
她摇头:“不是你。是所有人。”
她伸出手,轻轻一挥。刹那间,万千灯笼升空,化作星辰,填补夜空缺失的星座。而那些花瓣不再随风飘散,而是凝聚成桥,横跨天地,通向未知的彼岸。
“这才是真正的‘织光’。”她低语,“不是我一个人发光,而是我们一起点亮黑暗。”
他懂了。
真正的延续,不是复制奇迹,而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微光。士织从未试图拯救世界,她只是教会人们如何自救。
梦醒时,东方既白。
他推开窗,看见远处海面上浮现出奇异景象:晨雾中,无数细小光点悬浮半空,排列成千纸鹤群的模样,缓缓向内陆移动。气象局称这是“大气光学异常”,但沿海居民都说,那是“士织的鸟群”回来了。
当天中午,全球各地陆续报告类似现象:伦敦塔桥上空浮现透明纸鹤编队;喜马拉雅山顶积雪表面自然生成折纸纹理;甚至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声称,在舱外维修时看到一群“光羽生物”围绕地球旋转,轨迹与“织网”完全一致。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晚期患者的家庭录像。
老太太已记不清家人名字,连自己是谁都时常混淆。但在那个早晨,她突然坐起身,颤抖着拿起床头孙子留下的彩色纸,开始认真折叠。动作生疏却执着,耗时近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一只歪斜的千纸鹤。
她捧着它,泪流满面,喃喃道:“我忘了很多人……但我记得这个。这是……很重要的东西。”
家属后来才知道,她年轻时曾在医院做护工,亲眼见证过士织生命的最后时刻。
“原来她一直记得。”孙子抱着母亲哭道,“哪怕大脑忘了,心还记得。”
陈霖听说这件事后,整整沉默了一天。
第二天,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在自家后院挖了一个坑,将陪伴自己一生的日记本、旧照片、录音带全部埋入其中。只留下两样东西:那只来自梦境的金纸鹤,和士织送他的第一张折纸教程。
然后,他给联合国写了一封信。
信中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建议将每年3月7日(士织离世之日)定为“微光日”。这一天不做大型纪念活动,不限制言论自由,不强制学校课程安排。唯一的倡议是:
**“请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不需要被记住的小事。”**
信末,他写道: